智慧連網(10):平台贏家

 

平台策略研究,有兩位華人教授聞名國際,一位是朱峰教授,哈佛大學商學院任教,另一位是陳威如教授,上海中歐管理學院任教。

 

朱峰教授應該出生於中國大陸,陳威如教授確是道地「台灣製造」,畢業於台大工商管理系,曾修過我的課,他在美國讀書期間,返台都會來看我,多年不見,他已經享譽國際。

1011-1.jpg

朱峰教授()、陳威如教授()

 

先談朱峰教授。2008年拿到哈佛大學博士學位,2013年從南加大轉到哈佛大學任教,據我所知,他應該是第一位在哈佛大學商學院任教的華人。今年四月在哈佛商業評論HBR發表「Products to Platforms: Making the Leap」(從產品到平台:躍升之道)文章,提出一個簡單易懂的平台定義:「連結兩個或更多不同使用者團體的中介者,讓那些使用者團體彼此直接互動。」

 

朱峰教授研究AmazonGoogle、奇虎360..20家平台廠商,整理從產品躍升到平台的經營祕訣,歸納為四個步驟:

1. Start with a Defensible Product and a Critical Mass of Users(先從防禦性產品與關鍵多數的用戶開始)

2. Apply a Hybrid Business Model Focused on Creating and Sharing New Value(使用混搭商業模式,專注於創造與共享新價值)

3. Drive Rapid Conversion to the New Platform(驅使用戶快速轉換到新平台)

4. Identify and Act on Opportunities to Deter Competitive Imitation(確認商機並採取行動,嚇阻競爭者仿效)

 

他認為微軟的Outlook在第一、二步驟,經營得不錯,卻敗於第三、四步驟,以致無法從產品轉換到平台。

 

有關平台的經營,陳威如教授的成就不遑多讓,他的大作「平台革命:席捲全球社交、購物、遊戲、媒體的商業模式創新」,有非常詳盡說明,也許這是目前全世界探討平台經營策略最完整的一本書。

1011-2.jpg

陳教授在美國普渡大學拿到博士學位,先在新加坡任教,後來轉往INSEAD歐洲工商管理學院,目前在上海中歐國際工商學院任教。他在國際頂尖大學拚搏,有非常傑出的成就。

 

由於中國網路平台的興盛,給朱峰、陳威如教授提供相當多精彩的中國實戰案例,讓他們從中吸取經驗,再與美國經驗結合,轉化為很領先而獨到的平台經營理論模式。我尤其看好陳威如教授活耀於華人圈,更瞭解華人的需求與處境,他在書中說:「搭建平台是一種策略性抉擇,傳統企業要在一夕之間轉為平台企業必然有相當的難度(也非必要)。」

 

陳教授認為在平台競爭環境下,廠商想從產品躍升到平台經營者,應採漸進步驟,建議的步驟是:(1)加入既有平台、(2)針對性開放、(3)全力打造平台生態圈。

 

平台是協助廠家與消費者利用平台進行交換,並提升價值,它提供多面(邊)市場。雅虎奇摩同時在平台經營買家與賣家兩個市場,稱之:兩面市場Two-sided market)。Google在其搜索引擎平台經營(1)內容提供者、(2)資料搜尋者、(3)廣告商三個市場,稱之:三面市場Three-sided market)。

 

平台業者的經營關鍵不外「網路效應」Network effect),平台必須借助顧客彼此拉抬,又稱「網路外部性」(Network externality):隨著同一產品或服務的用戶數量之增減變化,每位用戶從消費此產品或服務所獲得的效用也會同比增減變化。網路效應又分兩種:

1.直接網路效應:吸引更多消費者加入平台

2.間接網路效應:各種相關互補品廠商的進駐平台

 

上述兩種網路效應加在一起,會產生網路動態性(Network Dynamics),進而贏家通吃Winners take all)。由於有「贏家通吃」效應,平台業者常使用Get-big-fast(快速壯大)策略,因為如果平台無法快速壯大,「網路效應」將減弱,最後不會成為贏家,會遭淘汰。

 

不過,歐洲的兩位教授Cennamo Santaló 認為贏家未必通吃,他們認為多平台是可以共存的,理由是:

1.網路有不對稱或在地化之效應

2.用戶採用多平台之成本是可以接受的

3.用戶仍有差異化需求

1011-4.jpg

Uber-世上最大計程車行,卻沒有自己的車。

Facebook-世界最紅的媒體,卻沒有自創的內容。

Alibaba-世界最大量交易的商場,卻沒有自己的庫存。

Airbnb-世界最大住宿提供者,卻沒有自己的地產。

因為它們都是平台。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chu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