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智慧連網(12):平台包封

 

實體廠商與網路企業都可以用「平台」(Platform)觀念經營。實體廠商想作此轉型必須放棄傳統的「桶管」(Pipeline)觀念,不能再把原來「前端」顧客與「後端」供應商,「個別」視為「桶管」兩端(ends)的群組,而是視為不同邊(side)的「顧客」,協助兩邊顧客「直接」互動。

 

簡單講,「桶管」經營模式與「平台」經營模式,最大的差別在:「單面作戰」或「兩邊作戰」。

13-5.jpg

因應網際網路的發達,運用網路技術經營的企業,很容易直接接觸「兩邊」顧客,並將位於實體廠商「兩端」的群組(顧客與供應商)變成平台「兩邊」的顧客,同時搶奪實體廠商的顧客與供應商,而讓實體廠商的顧客流失,供應商變節,喪失主導地位,最後敗陣下來。

 

不幸的,「吸引兩端群組,提供平台服務」是網路技術廠家的專長,包括:

1.資訊即時分享

2.網路社群媒體經營

3.大數據分析決策系統

4.網路廣告行銷

5.網路流量與關鍵字查詢分析

6.物聯網應用

7.……………

 

很嚴酷的,實體廠商擅長的市場經營單面作戰策略,幾乎很難對抗平台經營的兩邊作戰策略。因為在快速技術變化的網路世界,市場疆界趨於模糊,網路公司越界經營,攻擊傳統產業。一旦平台廠商開始發動(兩邊策略),傳統廠商勢必要轉型,否則將淪於「艱困企業」。

 

實體廠商處於如此不利的環境,生機何在?我個人認為,更應注意平台發展機會,不斷研究是否能吸引「兩端」群組,探測制定「雙邊市場策略」(Two-sided strategy)的可能性,提供平台服務,進一步轉型為平台商。

 

如果市場已經有平台廠商「先發」,發動平台策略,傳統廠商「後進」,它如何與先發平台競爭?先發廠商會如何反擊呢?

 

後進廠商必須採取「包封策略」對付先發平台廠商。最經典的戰役發生於1995年,針對當時瀏覽器先發廠家網景(Netscape),微軟推出IEInternet Explore)瀏覽器,打出「擁抱並擴增」(Embrace and Extend)口號,最後將網景殲滅。

 

「擁抱並擴增」就是「包封策略」。

 

Eisenmann, Parker, and Alstyne三位學者2010年發表「Platform Envelopment」(平台包封)文章,建議後進廠商將先發廠商的平台功能「包封」起來,提供更完整、更相容的平台服務,以打敗先發平台廠商,這就是「包封策略」。

 

三位學者以串流媒體軟體的先發廠商RealNetworks為例,解說擁抱並擴增的「包封策略」。他們認為在網路平台世界裡,平台不會一家獨大(贏家通吃),只要有「包封」機會,後進廠家隨時可以給先發廠家致命一擊。當先發廠家被「包封」時,它必須運用更強大的「擁抱並擴增」,進行「再包封」或「反包封」

 

RealNetworks最早在網路建置下載音樂服務的平台,它的雙邊策略是:消費者免費下載串流媒體播放器,內容公司(唱片公司)付費使用它的應用軟體製作音樂。

13-1.jpg

1998 年,微軟針對RealNetworks再度採取「擁抱並擴增」,它推出Windows Media Player將播放器、音樂製作軟體綑綁在Windows作業系統,全部免費,但它從Windows作業系統收費。RealNetworks的串流媒體業務遭到微軟的「包封」,立即敗陣下來。

1013-3.jpg

RealNetworks 並沒有消失,它繼續藉助技術的進步,對微軟進行「再包封」。2003 年推出Rhapsody(網路收音機),每月收費10美元,可在任何個人電腦,無限收聽音樂庫的50萬首歌曲

 

但這一平台再度遭受蘋果iTunes-iPod平台的「包封」。最後RealNetworks又和Sprint電訊營運商合作,將音樂平台擴增到手機,綑綁電訊營運商的手機服務,進行又一次的「再包封」。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chu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