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經濟

在科技如此勃興、發展的時代,純粹靠「人」作業的企業,幾乎沒有競爭力。人必須結合科技,才具有競爭力。尤有甚者,借助(數位)科技對傳統組織的作業、產品,進行破壞、再造、創新,這些「破壞、再造、創新」變成企業最核心的競爭力。

 

簡單講,經營企業必須將企業視為匯集先進資源的平台,同時利用這一平台進行改造與創新。這個觀念必須注入企業的管理實務,同時把傳統企管教科書的內容用這個觀念深入思考。所以,企業的「破壞、再造、創新」不是抽象、發散、口號式的管理,它必須聚焦、收斂、圍繞在資訊科技。以企業資源規劃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為例,它是一整套資訊科技系統,企業的資源(資訊)以數位形式儲存在電腦裝置,然後加以運算、處理、傳輸,人的判斷與決策也加入系統,形成「規劃-控制」管理作業,人與系統共同合作,才能提升管理效率與品質。

 

我們生活在一個數位無所不在Digital Ubiquity)的世界,每家企業都是數位經濟digital economy)的player,企業經營的平台,必須視為一個數位IT平台,才有利於企業必須借助數位科技來開發、生產、銷售或提供產品與服務數位經濟資訊經濟information economy)不同,前者聚焦於「借助數位科技來開發、生產、銷售或提供」的企業活動,後者指資訊產品與服務:包括以資訊製作的出版、娛樂、研究、法務與保險服務、教學。兩者都是訊科技的應用,但重點不同。

下圖是Indiana大學Rod Kling教授的照片,主張資訊科技不能獨立於人的社會行為,他的理論深入組織轉型最核心的議題,提出組織資訊學Organizational Infomatics,企業的經營平台應該植入這一(OI)概念

KlingRob.jpg

Kling教授於20032月應邀來台灣發表Social Infomatics主題的演講,返美不久就去逝了,以至於正要開展的[組織資訊學],缺乏大師指引,這領域的研究不若[社會資訊學]那樣熱門,殊為可惜

Rob Kling and Roberta Lamb兩位學者在IT and Organizational Change in Digital Economies: A Socio-Technical Approach文章,將數位經濟分為四大部門

1. 高度數位化的產品與服務:除了產品或服務以數位形式配送外,它們後台的服務多數是數位作業,具體例子是:數位音樂、電子書、銀行匯款、線上資料庫服務……

2. 數位混合產品與服務:利用網路訂貨、訂房、訂位、訂餐的電子商務,供應鏈末端常是實體產品與現場服務。

3. IT密集製造的產品與服務:借助IT處理會計帳務、電腦化流程控制、資料檢索服務,企業的ERPMRP系統都屬於此類。

4. 支援上述三者的IT產業:這些產業包括:電腦(PC)製造、網路通訊、IT諮詢顧問。

 

上述四大部門彼此互有關聯,我將它劃成以下類似價值鏈Value Chain)的圖。最右邊的產出,分別有實體數位產品與服務(圖中左邊,也是第一個部門分類),它們可以用電子商務(第二個部門分類)遞送,它們的生產製造(供給)必須借助電腦化流程控制、會計、資料檢索服務(第三個部門分類),最後,上述三個部門都需要IT產業的支援(第四個部門分類)。

IT.png

很多企業經營實體產品與服務(圖中橘色標示),背後的遞送、生產製造涉及數位科技,所以也應是數位經濟的成員。也許還有很多經營實體產品與服務的企業,背後的遞送、生產製造完全不涉及數位科技,這些企業可以不列計在數位經濟中,不過,想想,它們有競爭力嗎?

台灣企業以製造、代工為主,數位轉型大多集中於[IT密集製造的產品與服務],多屬IT後台的管理作業或資料庫管理,經營者的IT投資著力於成本節約、庫存管理、帳務處理.....。相較之下,台灣企業在[高度數位化的產品與服務]或[數位混合產品與服務]的IT投資,較不熱衷。最近擬議要開放設立的網路銀行,屬於[高度數位化的產品與服務],未來學校開辦數位學習(e-learning)課程也屬於這一類,敢跨入這些(第一個部門)領域,它涉及的不僅是[企業轉型],更是[產業轉型]或[經濟轉型],也是未來產業必走的路。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chu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