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企業IT

如何在競爭環境中「殺出重圍」,成為產業領導者?差異化是唯一的策略,但是,策略重點不是「差異化」,而是選擇哪裡差異化。選擇企業IT的投資,可能是帶動差異化優勢的主因,但也造成產業激烈的動盪競爭。

沒有人會懷疑「競爭優勢」是從「差異化策略」產生的,但是,並不是任何差異化都會產生競爭優勢

我研究企業競爭策略數十年,一直在尋找最容易、最具體、最必然產生「競爭優勢」的差異化答案。我從行銷、財務、生產、技術研發、人力資源、併購、流程改善、組織改造………在不同領域尋找,最後卻發現答案是:企業在IT(資訊科技)的投資,最具競爭差異化(Competitive Difference)。

應該感謝MIT的兩位教授:Andrew McAfee與Erik  Brynjolfsson,讓我有這樣的發現。McAfee教授是經濟學家,Erik  Brynjolfsson教授是電腦科學專家,兩位跨(企業管理)領域學者的研究,能從管理學者較不熟悉的領域(例如:經濟成長、產業轉型、生產力、科技產業……),找到實證案例與資料,協助我們發現「企業策略」的優勢密碼。

Andrew McAfee與Erik  Brynjolfsson教授2008年七月在哈佛商業評論發表 Investing in the IT That Makes a Competitive Difference,這篇文章根據1992-2005年美國企業在IT方面的投資,以及這些投資在不同產業產生的影響,總結出一個結論:1995年以後,美國企業在IT 投資大幅增加,造成產業競爭型態巨大改變

IT.png

1994年(美國)平均每位員工分攤3500美元的IT投資,2005年躍升到8000美元。這一時期,美國企業每年生產力翻倍成長,這樣耀眼的成長應該歸功於企業的IT投資。這種IT帶動的競爭型態不僅發生在美國,而是全球性的,其中,中國大陸的改變可能最為強烈,只是尚未看到類似的學術研究印證。

2008年這篇文章詳述1990年代美國企業在IT方面大幅投資的方向、金額,包括許多企業利用IT系統的導入、學習、模仿、創新、……大幅提高生產力的案例,其中最讓人耳孰能詳的投資是企業IT(Enterprise IT),特指企業導入ERP建置的投資。1992年SAP推出ERP平台系統,2001年,美國有75%企業已經導入ERP平台系統。2008年全球銷售企業電腦軟體(包括ERP系統)的營收高達1.9兆美元。

GDP10.png

上述「企業IT」的投資與建置改造企業流程,強化企業員工生產力(上圖黑色曲線),為美國經濟成長(上圖每人實質GDP橘色曲線),注入動力,特別是創造競爭差異(Makes a Competitive Difference),改變產業競爭景象, McAfee與Brynjolfsson兩位教授稱這種景象為競爭動態(Competitive dynamic),或者熊彼得的創造式毀滅競爭(Schumpeterian competition):
1. 產業領導者與追隨者市佔率差距拉大
2. 贏家通吃(產業集中度拉升)
3. 贏家不持久(贏家經常更換)

「競爭動態」不僅常見於高科技產業,例如:Google 幹掉Yahoo、高通擠下英特爾、蘋果(手機)擠下微軟(PC)。傳統產業也因大幅投資IT進行流程改善,建置科技驅動的流程(technology-enabled processes),將流程數位化,而出現競爭動態。例如,百貨折價商店的Wal-Mart扎大錢投資IT,而擠下Sears、Target…,成為百貨賣場的盟主。台積電一直高居晶圓代工廠的龍頭,也與台積電大量在「企業IT」的投資有關。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chu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