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生活也有知識
亞洲管理經典研究中心 洪明洲教授
我們每天都在上網,很多工作也都上網完成,坊間也很多書教我們如何上網獲取資訊或知識,但很少書像這本一樣,敢從資訊科技角度,教我們有系統地建構知識,提升個人「數倍」生產力。
勝間和代被譽為女大前研一,這一稱號給予我比較兩人的興趣,從兩人身上所散發的對比,讓我們對「新-舊知識經濟、男性-女性、東方-西方」有更深入的瞭解。
首先,在講究順服、謙讓日本社會,兩人都很特立獨行,屬於標新立異、敢於挑戰傳統的異類。兩人都深受職場工作經驗的影響,特別在麥肯錫或外商的磨鍊。兩人非常敢於表現自己:喜歡將自己的學習心得經驗赤裸裸地發表,毫不保留。兩人也都掌握到新知識經濟時代下工作與生活的秘訣:運用網路或傳播媒體(包括書籍出版),大量製造知識,開創具有個人高知名度的事業。
舊知識經濟時代人們主要靠工廠生產與街頭商店買賣致富,新知識經濟時代的重心在媒體(網路),必須用全新的思維來經營自己,才能大幅提升個人生產力。但是很多人的習慣還停留在舊經濟時代,不會利用網路平台來「工作」,也欠缺利用資訊科技來創造知識價值的技能,所以,生產力無法倍數提升,這是勝間和代與大前研一兩人大力倡導的「知識」:如何藉助資訊科技來提升生產力,進而累積個人財富,他們兩人也都因此致富。
我個人曾為大前研一的「思考的技術」寫過一篇「臭屁的大前研一,永遠的顧問師」導讀,那篇導讀很多對大前研一的觀察,也可以適用於勝間和代:兩人都有敏銳洞察力,都深諳麥肯錫模式的思考,能對人云亦云的觀點發出振聾啟瞶的警鐘,也因此兩人都很「臭屁」,喜歡拿自己的經驗來教導別人。不過,源於「男性-女性」的差異,兩人還是有很大的不同。
勝間和代是傑出女性,育有三女,身兼母職。在男人主宰的職場世界要出人頭地,需要更多的智慧、搏鬥與掙扎。所以,勝間和代的體驗有大前研一缺乏的細膩,她的思想更植根於現實,沒有大前研一的高調與宏觀。這本書充分顯露她從自己的生活細節理出很多創新的事業經營之道,而大前研一的著作多數取自擔任大企業、大機構的顧問經驗,很多題材不是凡夫俗子能夠消化的。
例如在應用麥肯錫傳授的金字塔結構與MECE的思考技術方面,大前研一會以挽救日本經濟的重建計畫為例,提出恢弘建言,並大肆批評日本官僚政府的僵固、迂腐,他的書充滿男性主義的憤世嫉俗、憂國憂民,也展現男人當家的霸道。相對的,勝間和代的書較為入世,她會舉出日常生活中應用麥肯錫思考技術的經驗,從中理出己利利人的方法。她的經驗很多都是個人讀書、學習英文、說話溝通、減肥、.........等生活小故事,勝間和代將這些點點滴滴串聯起來,擴張到理財、創業、網站.........等知識產業的經營之道,一般人較容易心領神會。
我曾說大前研一是日本的怪胎,他的思考有日本人的細密深沉,也有西方人的系統周延,兩者構成新知識經濟時代的最佳優勢組合,勝間和代似乎也有這樣混合。對於同受東方文化影響的華人而言,我們很需要這種組合,它讓我們不會陷在細密深沉的泥沼中,以更週延的思考來立足於資訊爆炸的社會,不斷反饋自省,才能提升自我。這本書最可貴的是,它不僅教我觀念,更教我們技能──特別是上網搜尋與整合知識的技能,使我們在茫茫「網海」中找到知識,這是大前研一比較難告訴我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