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認識馬來西亞(單車)市場

「我的單車戀5」提到馬來西亞的Mid Valley ,反應馬來西亞國人的消費典型,這種消費類型是一般台灣人比較陌生的。今天在聯合報上讀到菲律賓的購物中心,也可以用來說明許多國家都存在消費習慣和經濟現實之間的落差。

許多東南亞國家的人民消費習慣與台灣人有很大差異,台灣人賺10塊錢,花六塊,存四塊的民族。經濟學稱這種消費習慣為「低邊際消費傾向」或「高邊際儲蓄傾向」。東南亞國家的人民卻是賺10塊錢,花12塊,向銀行借2塊錢的民族。

菲律賓人有外勞的出口外匯收入,可以支撐人民透支消費。馬來西亞則因為政策上照顧土著(馬來人),讓很多馬來人有「特權之財」或「銀行貸款」來支撐透支消費。

所以,在馬來西亞,馬來人與華人形成很有趣的共生關係:馬來人負責消費,華人負責生產,兩個群落民族個別對馬來西亞作出貢獻。

這是我一度認為馬來西亞並沒有發展自行車的商機:天氣熱、汽車是人民主要交通工具、道路系統以汽車流暢作為建設思維。但是,我錯了!

在關丹開設單車(連鎖)店的聯炎卻說,他近年的營收都增加,獲利更呈倍增。原因是馬來人喜歡買高價單車(台幣兩三萬元的單車),他們的高價單車都是在家附近「偶而騎騎」,不像我這個台灣人買的是平價單車(台幣不到一萬元),而且以它為主要交通工具。

不要以為「偶而騎騎」的單車在馬來西亞不會引起消費潮。「偶而騎騎」的顧客在馬來社區中產生「示範效果」,很多馬來人受不了誘惑,就會跑到單車店要買高價單車。而且常常指定要買比鄰居還要高檔的單車。(相對的,聯炎說:我騎的這部單車,在馬來西亞沒人要──太普通了)。

如何?在馬來西亞作生意對台灣人而言,比在台灣簡單多了,是嗎?   < 洪明洲 >

 

國家側寫/菲律賓「超魔」文化…很諷刺

【經濟日報╱編譯/劉道捷】 2009.09.21

菲律賓人現在很瘋「魔」(mall),沒有人逃避得了英文叫做「魔」的超大型購物中心,購物中心的魔力遠超過購物,已經取代公菲律賓.1.jpg    園,成為文化中心,塑造菲律賓人的消費文化和現代家庭性格。

根據尼爾遜媒體研究公司去年的調查,菲律賓9,000萬人口中,有80%的人每個月至少去購物中心一、兩次,可是菲律賓將近一半人口每天生活費用不到2美元,沒有錢在購物中心裡消費。

從這些資料,可以看出消費習慣和經濟現實之間的落差,但還有值得注意的地方。世界超大購物中心有三座設在菲律賓,只有中國大陸的超大購物中心家數超過菲律賓,但只多了一家,然而,今年菲律賓經濟不會成長;中國經濟今年可望成長8%,人口超過12億人。

海外菲勞匯回國的鉅款撐起菲律賓經濟、養活國內的家人、也強化了家人的消費能力。他們的家人就是購物中心的常客,就是在購物中心裡外匯或匯款中心大排長龍,等上15分鐘到半小時換錢的人。

要看出菲律賓人瘋狂愛上購物中心的原因很容易,你可以在亞洲最大、世界第三大的SM亞洲購物中心耗上一整天,不花一毛錢,420萬平方英尺的商場等於148英畝的樓地板面積,比梵蒂岡還大。

菲律賓人不只在SM亞洲購物中心購物而已,還在裡面和外面的馬尼拉灣岸邊閒逛,在極多的餐廳、食堂和美食廣場吃東西,在大型影城裡看電影,或是在購物中心內外的公園閒坐,享受馬尼拉灣吹來的習習海風,購物中心甚至有訓練出很多溜冰高手的溜冰場。

去年菲律賓大學針對購物中心文化舉辦研討會,社會學家布里安妮說,SM亞洲購物中心宣傳「你要的東西應有盡有」,給人進了購物中心後,一切都輕鬆、華美的印象,讓你對得到想要或需要的東西,有種非常好的感覺,即使沒有錢或不需要買東西,也會有這種感覺。

就是這種衝動促使菲律賓首富、商場之王施至成在全菲律賓普設大型購物中心,也促使菲律賓其他企業家跟著投入購物中心事業。

購物中心文化對菲律賓人的性格和認同有什麼影響?

作家席達哥說:「購物中心已經變成我們的公園和文化中心,對文化和價值觀的發展有重大影響。」

購物中心快速散布全國,「很可能對過去差異很大、躲在本身次文化封閉天地的族裔團體提供共通經驗。換句話說,購物中心可以把大馬尼拉大都市價值觀傳播到全國、形成比較一致的文化。」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mchung 的頭像
    mchung

    洪明洲教授部落格

    mchu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