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活化教學

洪明洲  教授

暑假我在文化大學網路碩士專班開了一門課:「組織理論研討」,指定Mintzberg Mintzberg on Management 為「教科書」。這本書非常難懂,一般學生閱讀後在課堂報告,幾乎都會被我追問到「投降」。我很會找出他們讀不懂的地方,這就是我的「活化教學」。

指定同學讀Mintzberg on Management目的在培養同學的讀書能力。第一次上課,我發給同學兩篇Blog文章:「你會讀書嗎?」、「教授的讀書能力」,並且鼓勵同學去閱覽「活化老師」一文,讓同學瞭解我50多年來的秘密:我是一位「壞學生」,可能也是「壞老師」

教這門課,我保證同學不須背與記,就能比一般企管教授更深入認識「組織」。但是,這不是我的教學目的──深入瞭解「組織」又如何?它未必能當飯吃!

我的目的在培養同學「會讀書」的能力──至少,比多數老師或教授「會讀書」,而不要只會「死讀書」。

我自認這一功力才會讓學生一輩子受用無窮──如同我一樣(這輩子「教書」只是我的副業,「讀書」才是主業),而「讀書功力」幾乎等同於「賺錢功力」──如果你用在賺錢上的話。

何謂「會讀書」?世界宗教博物館前館長漢寶德在聯合報寫了一篇文章,正好呼應我的「會讀書」。我將他的文章提到的「設計」改為「讀書」,就是我認為的「會讀書」真意。

【讀書】是感與想的兩股思路交結而成的思維方法。感就是感應,要很敏感的反應人間的現實,自其中覺察到生活改善的需要,然後要持續的體察到人性的好惡,所以【讀書】必須有高度的美感素養。

想就是思想,需要敏捷的思考能力,做有頭腦的人。整日渾渾噩噩、人云亦云的人是做不了【讀書】思考的。因為有頭腦,就是有覺察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然後在生活改善的思考過程中,把真、善、美的價值編織在一起。這個過程絕對不是塗脂抹粉的表面功夫。

 

政商大咖「設計思考」了嗎?

【聯合報╱漢寶德/世界宗教博物館前館長(台北市)】 2010.05.17

十五日民意論壇「設計式思考…築起文創舞台」,提到設計式思考。這是我多年來推廣的觀念,忍不住提筆呼應。

在第一流設計學院中,首先要學的是專業態度。設計是甚麼?就是創造新的事務。最高明的設計師是創造世上從未有的東西,他的職責就是創新與突破。

設計家必須站在時代前端。設計教育的第一步就是要求年輕人有「叛逆」的習慣,也就是先成為一個天生的革命家,這一點與當代藝術家有共同之處,可是在專業態度上是不同的。藝術家的叛逆是無邊際的;設計家則必須自人性開始思考,希望通過創意來改善人類生活。所以必須了解人性,了解人類文化,只有這樣創意才能為人類的福祉服務。

我常指出,中國人因獨有的文化背景,是天生的設計師。可惜的是,我們的社會環境,以變質的儒家倫理構成,並不能提供設計師自由發揮的舞台,這是文創產業發展最大的障礙。怎樣才能解除這個障礙呢?光靠立法獎勵是沒有用的,重要的是各層級的領導人,包括政治人物在內,都能熟悉、同情設計師的思考模式。我曾建議在中學或大學通識課中,把設計方法列為必修。因為設計的意思不是設計一件具體的東西,一棟建築、一把椅子等等,任何改善的方案,都需要以設計精神完成,才能得到美好的效果。

大眾誤以為設計家任務就是出花樣,這就是文創業建立不起來的原因。設計是感與想的兩股思路交結而成的思維方法。感就是感應,要很敏感的反應人間的現實,自其中覺察到生活改善的需要,然後要持續的體察到人性的好惡,所以設計家必須有高度的美感素養。

想就是思想,需要敏捷的思考能力,做有頭腦的人。整日渾渾噩噩、人云亦云的人是做不了設計性思考的。因為有頭腦,就是有覺察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然後在生活改善的思考過程中,把真、善、美的價值編織在一起。這個過程絕對不是塗脂抹粉的表面功夫。

問題是設計家大多缺少在決策者面前取得信任的能力。因為他們是現況的批評者,不容易討好在上者的歡心,所以最需要決策者的「賞識」與「提拔」。在我們的社會上充滿了自以為是,或固步自封的企業家時,文化創意產業是不可能有所突破的。真的,他們需要的是設計家的思考方法,才可以欣賞設計家的創造才能。

【2010/05/17 聯合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mchung 的頭像
    mchung

    洪明洲教授部落格

    mchu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