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經濟已到頂  6

這是「世界經濟已到頂」系列文章最後一篇,主要探討what’s next,亦即:是否有超越目前「需求」的更好「供給」產品,來支撐世界經濟的成長?如果還有,世界經濟將持續成長,否則就到頂了。

 

需求不斷提升、供給(產品)不斷翻新,帶來創新、替換,此乃經濟成長源頭。缺乏新需求,沒有新供給,經濟就是一灘死水。

 

歷史上,人類需求受限於生理條件與自然資源,發展非常緩慢。工業革命以後,科技解放了人類需求的限制,行走不再只靠雙腿或獸力,材料不會直接取用於自然資源(木材、石頭)。人類不斷創造新材料、新工具、新應用……..,開發出更新、更好的產品,也刺激更新、更多元的需求,經濟因而快速發展。

 

人類的創造力不會停歇,更新、更好的產品會不斷推陳出新。但是,如果我們的需求已經被現有產品餵飽(滿足),新產品只是填補性的供給,不再是創造性的供給,世界經濟就進入成熟階段(到頂)。

 

1960年以來,世界經濟不斷有新世代的創造性供給,在帶領世界經濟成長。其中電子產品不斷有革命性的技術突破,每一世代的創造性供給規模都比上一代大10倍(如下圖),它支撐長達半世紀的世界經濟成長。


923.jpg 


未來,市場的創新仍然看好,但是創新對於經濟產出的貢獻逐漸成為「填補性」--新的供給替代原先的供給,經濟社會進入零和(zero-sum),也就是:創新產品熱銷,必以減退原來熱銷產品為代價。況且創新並不保證熱銷,還有更多創新產品不但不會熱銷,還會失敗--從市場消失,它的投資只貢獻當期GNP,不會帶動後期GNP的(消費或投資)成長。

 

目前已經餵飽我們需求的現有產品是什麼?答案是:智慧手機+網路,或稱它Smart Plus

 

此刻,當你使用智慧手機時,請自問:還有什麼「需求」是Smart Plus辦不到的? 你還會期待有取代智慧手機之新產品嗎?

 

智慧手機幾乎無所不能--The internet can give consumers nearly anything with just a click --除了把手機當成美食果腹一頓,或者變成陪伴身旁寵物或朋友以外。

 

不過,它能幫你找到美食、聯繫到朋友,化成電子寵物讓你飼養……..,實際感受雖然有差,但都可以讓我們達到消費目的。

 

從互聯網(Internet)鋪天蓋地建置以來,它帶動的經濟成長與繁榮幾乎無從估計。2001年美國布魯金斯研究所(Brookings Institutes)出版專書The Economic Payoff from the Internet Revolution,探討寬頻網路對美國經濟的影響,首度使用投資乘數效果(Multiplier Effect)指標,估算寬頻網路建置對各行各業的經濟貢獻。整體而言,寬頻網路之建置本身就是龐大投資,所帶動的(後期)投資與消費更是龐大,其中包括許多不會計入國民生產毛額的消費者剩餘(Consumer Surplus)。

 

隨著網路經濟愈趨成熟,與網路搭建的創新產品(PC、智慧型手機、穿戴式裝置…….),功能愈來愈強,消費者只要花很少的錢,就能享受很高的消費者剩餘。根據美國互動廣告協會的估算,2012年美國消費者約享受600億美元的網路服務,他們實質只付出150億美元,但獲取了450億美元的消費者剩餘。

 

換言之,Smart Plus 帶來史前無例的免費經濟,消費者只要一機在握,滑動手機,用很少的通訊費用,就可以獲得過去要花費很大成本(預約、開車、逛街、…….)才能享受的服務。

 

隨著Smart Plus的普及,網路通訊的硬體產品(例如iPhone6)或服務(Google關鍵字廣告)創新,帶來高速營收成長。由於市場尚未飽和,實體的消費或投資依然活絡,免費經濟帶來的GNP停滯還不會成為威脅。但隨著智慧手機的銷售趨於成熟與飽和,它加速免費經濟的擴張,也逐漸侵蝕實體經濟,使世界經濟面臨減縮威脅。

 

從全球智慧手機近年的銷售成長可以看出這一趨勢。2013年全球智慧手機銷售9.7億支,比2012年成長38.4%2014年全球智慧手機銷售12.4億支,成長率是21.8%2015年全球智慧手機銷售約15億支,銷售成長進一步下滑(估計不到15%),更嚴峻的是,多數已開發國家的智慧手機銷售都達到飽和,銷售成長主要是靠印度為首的新興國家,連中國市場的銷售都已大幅下滑。

 

如果我們習慣於目前功能強大的智慧手機,不再期待更新、更好的產品,也不想期待,這正是世界經濟到頂的警訊。

 

global-smartphone-sales.jpg 

 

我個人確實無法想像目前的智慧手機功能要強大到什麼程度--更輕、更薄、更炫、面板更大、可折疊、可投影、電池續航力…………..,這些都是nice to have,不是must to have,如果不須花太多成本,我願意考慮換機--但只是換機,而不是再買一支。

 

除了,智慧手機外,還有什麼是未來我們生活must to have創造性的供給?而讓全球消費者再度趨之若鶩?我嘗試列舉如下,並註明我不看好的理由:

機械人/寵物、智慧車(自動駕駛)、無人機……:這些產品將是高價產品,非一般人的生活必需品,它會受到嚴格管制,以避免各種負面影響,而難以普及。

穿戴式裝置、物聯網……:會與智慧手機搭配使用,物聯網是工業產品,不會是消費者花錢買的東西,相對於帶動經濟成長,它們額外創造的產值都太小。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chu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