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中國金融創新:從1N

 

借助矽谷創業家彼得•提爾(Peter Thiel)《從01》的創新觀念,金融是否也有「從01」的創新呢?我的答案是:沒有,除非「騙錢」或「搶錢」。

 

金融是「從11.x」,小數點的x,數值可正、可負。金融操作努力在找x>0,但它不是創新,除非騙和搶。

 

美國華爾街的金融家(高盛、摩根……..)使用數學、統計研究金融市場投資特性,設計各種衍生性金融產品,這只是「創意」而已,它仍然沒有改變金融的「從11.x」鐵律。

 

中國信達.jpg

不過,中國的金融(包括金融監理)已經改變「從11.x」的鐵律,中國的金融創新是「從1N」,金融機構可以把1種金融特許業務,作多(N)種業務延伸,理論上,N可以無限大。(讀者若提到這觀念,請不要忘記quote洪教授)

 

相對「從1N」,「從11.x」顯得小器。追求x>0的獲利,不如追求N的延伸。

 

金融業務都是特許的,先進國家的金融業務管制更是渭涇分明,「商業銀行」就是「商業銀行」,若經營「投資銀行」業務就必須另外特許,但在中國,這些金融界線常被打破,國有金融機構常帶頭「創新」--從1N,包山包海。

 

延續上一篇「中國金融創新:信達地產」,信達地產是它的「祖母」公司(中國信達)「從1N」--N業務組配的一項:房產開發。

 

在金融價值鏈中,AMC是最末端業務,經營「不良資產」的AMC,跨界經營房地產投資,似乎偏離AMC業務,但它與AMC業務有互補性,「信達地產」介入購買優質資產(一、二線城市的土地),讓「中國信達」從最末端進入金融價值鏈涵蓋最前端業務(創新)。

 

向銀行借錢,必須有抵押品,一旦無力償還銀行貸款,客戶的貸款就是銀行的壞帳,壞帳與抵押品都是銀行的不良資產,它們最後會轉賣給資產管理公司(AMC)去處理。在台灣,金控體系也會設立專門處理銀行不良資產的AMC,但嚴禁把自家銀行的壞帳或抵押品轉成AMC收購的不良資產,以排除銀行把「假不良資產」轉給自家AMC,讓「肥水流落自家田」。在重重管制之下,台灣的AMC幾乎形同「討帳公司」。

 

中國的AMC可是極其龐大的金融集團,它的起步晚於台灣的AMC,而今已經發展成震攝四方的「金融鐵金剛」﹗

 

上一世紀,中國銀行體系產生1.4兆人民幣的歷史不良資產,中國財政部引進AMC制度,由主管單位(財政部)100%投資四大AMC(華融、長城、東方、信達)分別處理對口的四大國有銀行(工、農、中、建)的不良資產。

 

完成歷史使命後,四大AMC學到金融操作的暴利秘訣:「把垃圾變成黃金」。於是,開始把觸角伸到銀行體系以外的「不良資產」,中國信達是最早進入非金融類不良資產業務的AMC20106月,它取得銀監會的批準,不僅可以從銀行接收不良資產,還可以接收實體企業的不良資產,尤其是企業間的應收賬款,這項突破讓AMC能夠直接登和銀行從事企業貸款競爭。

 

非金融類的不良資產迅速成為中國信達的金雞母。取得經營執照當年(2010年),非金不良資產約為4.28億,僅占中國信達所有不良債權資產的5.3%,五年後(2015年末),情形大幅逆轉,非金不良增長至1364.6億元,占所有不良債權資產的55%,而它的暴利又倍於金融不良,使得中國信達享有「放高利貸」的利潤水準(20%以上)。

 

在大陸,所謂非金融不良業務,大半來自房地產,包括建築、建材、基礎設施建設…….等,房產業者很容易週轉不靈(流動性問題)而求助銀行,銀行常因信用管制的限制而拒貸。積極展業的AMC,常是房地產業者急需救助的救主。有趣的是,房地產的不良資產常是「假不良」,只要躲過景氣循環,這些不良資產往往「極為」優質。

 

尤其2008年次貸風暴發生,中國政府挹注4兆人民幣搶救經濟,帶來房地產熱,AMC2008年以前接收的不良資產,2009年以後都變成「金蛋」。

 

有了如此豐厚的經營成果,中國信達從2009年開始積極「從1N」(多角化),不到10年它已經成為一家集銀行、信托、證券、保險、租賃……….等各類金融牌照於一身的金融控股集團,「信達地產」只是其中一「小」家。

photo.png

這是中國信達公司網頁,誰會相信它只是一家AMC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chu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