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與實體經濟
金融世界很複雜,有人說金融像一頭「怪獸」,它能服務實體經濟,也會傷害社會。網路流傳兩則金融笑話,我正好以這兩個故事寫成兩篇文章,本篇說明金融如何服務實體經濟,下一篇介紹金融如何傷害社會。
我把網路笑話稍作文字修飾,故事如下:
一個經濟蕭條的小鎮,只有一條商業街道,所有交易往來都在這條街上,但是,生意人債臺高築,怕再吃倒帳,商業活動都停止了。
某日,外地來了一位有錢旅客,走進一家旅館,拿出一張1000元鈔票當押金,交給櫃檯小姐,他想先看看房間,選一間合適的房間住宿,若沒挑到合適的,再退錢。
旅客上樓看房間的時候,連續發生以下事情:
1. 旅館老闆拿了這張1000元鈔票,跑到隔壁屠戶,支付他欠的豬肉錢。
2. 屠夫有了1000元,橫過馬路向豬農付清豬肉錢。
3. 豬農拿了1000元,跑到飼料行付清他欠的飼料款。
4. 飼料行老闆拿了1000元趕忙去餐廳付清他所欠的飯菜錢。
5. 餐廳老闆有了1000元,趕快把欠妓女的嫖妓錢付清。
6. 妓女拿到這1000元,衝到旅館付了她所欠的房錢。
這1000元又回到旅館櫃檯,這位有錢旅客正好走下樓來,沒有他滿意的房間,櫃檯小姐退給他這1000元,他把錢放進口袋,走了。
這一天,小鎮沒有生產,沒有消費,只靠一位陌生人的一樁「沒有成交」的生意,全鎮的人都把債務還清了,又能重新啟動生意(商業活動)了。
這則故事傳達以下金融原理:
1. 信用很重要:「信用交易」(賒帳)可以創造國民所得,故事中,小鎮靠信用做成六樁生意,創造2000元以上的國民所得(扣除嫖妓地下經濟與中間轉手的重複計算)。
2. 「信用」如果無法兌現,隨著買賣標的物的返回,回復原狀,原來創造的國民所得也將消失。但實務上沒有這麼簡單,很多買賣標的物無法返回,爛(壞)帳會掛著。
3. 金融危機:爛帳(負債)太多,信用破產,缺現金,沒有借貸,沒有交易,商品賣不掉,存貨變成死貨,連帶生產、就業、消費……….都停止。
4. 解救金融危機必須灌注「信用」。
故事中,靠一位外來客的一樁「沒有成交」的生意,解除全鎮金融危機,看似笑話,實務上,它是存在的,這位「外來客」常是政府。發生金融危機需要政府適時灑錢,然後(危機解除後)把錢收回來。
如果,政府把錢灑下去,沒有收回,結果如何?例如這位外來客向櫃檯小姐說:錢暫時寄放,某一天回來取。接下來,我們想像每個人努力把這1000元都花掉的故事:
1. 旅館老闆拿了這張1000元鈔票,到隔壁屠戶買豬肉。
2. 屠夫拿了1000元,向豬農批購豬肉。
3. 豬農拿了1000元,到飼料行買飼料。
4. 飼料行老闆拿了1000元去餐廳宴請朋友。
5. 餐廳老闆有了1000元,再去嫖妓,大方把錢花掉。
6. 妓女拿到這1000元,預繳旅館房錢。
各位看到,這1000元在「市場」流轉一回,產生很多消費或投資活動,創造新的國民所得(經濟成長),不過也製造通貨膨脹(因為民眾手出闊綽),甚至助長一些不法活動(例如嫖妓)。
2008年金融海嘯發生,政府使用QE灑錢營救,就像這位外來客一樣。有一天,外來客(政府)把錢收回去,經濟成長與通貨膨脹會因此減緩下來,這是目前美國政府遲遲不敢採取緊縮貨幣的原因。
不過,在一個金融發達地方,上述小鎮的情形應該不會發生,因為商家可以向金融機構求助,最常見的是以資產作抵押向銀行貸款,取得資金,未必要靠「外來客」來挹注信用。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