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發展原因
歷史上少有一個政黨,像中國的共產黨,那麼幸運。它歷經中國最動亂、最衰弱、最受盡欺凌的時期,卻混水摸魚、左右逢源,從苦難再生,從貧窮再起,締造人類史上,最快(約40年)興盛發展的紀錄。
這樣快的發展紀錄,依據中國的歸因,次序是:(1)中國共產黨高超、偉大的革命手段,(2)共產黨領導人的睿智、英明治理與政策,(3)中國人民的犧牲、打拼。
我認為上述貢獻次序應該全部倒過來,(3)中國人民的犧牲、打拼佔第一位。原列(1)與(2)項因素,功過相抵,若非負項,也應微乎其微,幾乎毫無貢獻。
如果硬要將中國經濟發展主要得力於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應該只有一項:土地收歸國有--國家將私有土地完全侵佔、掠奪(應該談不上高超、偉大、睿智、英明,若是,土匪也能算偉大、英明?)。
土地國有是共產主義最基本主張,手段絕對是殘暴、霸道的,這一殘暴的政策曾讓中國處於一窮二白(負分)。但是,當中共領導人放棄、背離共產主義立國教條,土地開始解放(租)給人民,市場機制開始導入,政府就握有無窮、無上、無可爭議與挑戰的權力與資源,所有發展就能開綠燈,全速前進,銳不可擋………。
甚至,土地國有造成「貧窮中國」,反而成為國家經濟發展最好的起點與基石 (真是陰錯陽差、誤打瞎撞!!!)。因為基期太低,任何不經意的改革開放,都是大大的躍升,足以讓人民強烈領受,無不感激淚涕,無人有所爭議………。
改革開放初期,香港、台灣的人才、技術、資金…….如潮水般湧入祖國,大幅減縮中國發展經濟、追求財富的學習成本,讓中國跳躍式地接收全球最尖端的金融操作與製造技術,並藉由香港、台灣(橋樑),接軌美國的開放市場,直接引進互聯網、AI……….等尖端科研技術。
如果不是港商、台商如此熱愛祖國,投資中國,單憑共產黨的英明,中國經濟有可能如此快速發展嗎?(在不談歷史的中國,港商、台商對祖國的貢獻絕對要淡化!)
簡單講,改革開放40年,中國共產黨享受了:(1)中國的貧窮、(2)香港、台灣的發展經驗、(3)美國的開放的市場與尖端科研技術。
中國的貧窮與土地收歸國有政策緊密相關,後者是中國共產黨最偉大的經濟發展貢獻,卻源於它最殘暴、霸道、無知的馬克思主義思想政策,但又有誰細究這一倒行逆施的政策?
上述我提出的中國經濟發展論,絕對不見容於中國,但是,中國有經濟學家同意我的看法(不過,不會講得像我這樣露骨)。2018年四月大陸經濟學家馬光遠,在商界雜誌發表關於中國經濟的十個真相,他提出的中國經濟發展觀點,非常接近我的看法,他的用詞含蓄,把功勞推給中國的市場化,不觸及港商與台商的貢獻,但仍有參考價值。我將文章轉載如下。
馬光遠畢業於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博士。現任民建中央經濟委員會副主任,中央電視臺財經頻道評論員,專長在宏觀經濟、房地產和產業安全等領域。他對2008年以來全球金融危機爆發的原因及演化邏輯的分析深入透徹,是國內最早對4萬億救市政策可能引發的負面效應發出預警的學者。在民間投資和民間金融領域,他一直呼籲解除各種管制,為民間投資和民間金融鬆綁。
中國經濟的十個真相
首先聲明,我無意唱空或者抹黑中國經濟,只是認為,有必要更客觀地看待中國過去40年的時間裡真正取得的成就、原因和差距。因為我發現,有很多人其實並不瞭解中國為什麼取得成功,以及中國還有哪些不成功。
1.關於經濟增長
中國經濟的增長故事一直被視為“奇跡”,但事實上,中國過去40年的增長故事和東亞很多快速增長經濟體沒有太大的區別,都是依靠投資和出口。把中國放在東亞快速增長經濟體中,中國不算最成功的。
如果按照人均GDP的增長去衡量,韓國、日本和中國臺灣都用了不到30年的時間,就跨越了中等收入陷阱,成為發達經濟體。而中國用了近40年的時間,在人均GDP上取得的成就遠遠落後于韓國、日本等經濟體。這是事實。
而且,中國能否跨越中等收入陷阱,仍是一個未知數,中國經濟面臨的挑戰遠遠大於當年日本、韓國等國家。說中國經濟的增長並非是什麼奇跡,就是告訴大家,中國人很聰明,只要學習別人成功的經驗,就一定也能取得成功,但不要認為中國走了一條和別人不一樣的道路。
2.關於經濟改革
中國改革進入到了深水區,民眾對改革能否取得實質性進展充滿了焦慮和不安。因為大家深知,中國的前途和命運維繫於改革的成敗。每一次改革面臨困境的時候,經濟學家都會鼓吹什麼“頂層設計”。其實瞭解中國改革歷史的人都知道,中國的改革絕不是“頂層設計”出來的,而是真正一步一步探索出來的。
1978年農村改革,是農民冒著殺頭的危險幹出來的,中國的鄉鎮企業,完全就是中國農民創造出來的奇跡。
中國很多成功的改革,都是在實踐證明正確之後,領導中國改革的人物很聰明地加以承認。記住,改革從來都是幹出來的,不是“設計”出來的。小平的“貓論”為什麼偉大,就是小平同志如此偉大的人物,都很清楚,我們沒有能力設計什麼改革方案,只能順應歷史潮流,順應民間的首創精神。尊重老百姓,這是過去領導人最偉大的地方,也是中國改革最成功的地方。
3.關於民營經濟
民間投資斷崖式下滑,我在多篇文章中說,這是中國經濟最大的危險。因為過去近40年,中國經濟增長超過60%的貢獻來自民營經濟。中國經濟取得成功的關鍵是民營經濟這個“增量”部分釋放出來的生產力,而不是來自存量的國有企業。
過去有一個說法,中國的國有部分佔有近70%的資源,但創造的GDP不過30%,而中國的民營企業佔有不到30%的資源,創造的GDP卻接近70%。你別看全球500強、中國500強,最賺錢的、排名最靠前的基本都是國有企業,但他們對中國經濟增長的貢獻和他們佔有的資源比,的確太少了。一旦中國經濟最重要的拉動力民營經濟出了問題,中國經濟就真的麻煩了。
4.關於中國模式
對於中國經濟過去取得的成功,有人將之概括為“中國模式”,以區別於過去一些轉型國家賴以成功的“華盛頓共識”。有人認為,中國在政治體制改革沒有推動的情況下,在市場經濟不完善的條件下,經濟增長如此成功,是有別於其他國家的一種新的模式。事實上,我從來都不認為存在什麼“中國模式”這種東西。
中國經濟之所以取得成功,仍然是因為中國推動了市場化的改革,中國經濟的一切奇跡都應歸功於市場化和開放政策,而不是因為中國真的具有特殊性。如果說真的有奇跡的話,那一定是市場經濟的奇跡,在國企主導,壟斷遍佈各個領域,政府對經濟的干預非常多的情況下,市場經濟仍然在石頭上開花結果。中國未來轉型的道路仍然只有一個,就是市場化改革!千萬不要把經驗總結錯了,千萬不要以為經濟發展有獨特的道路。
5.關於中國房價
中國房價不是開發商炒高的。自1998年市場化以來,中國房地產行業的發展總體是成功的,解決了超過7億城鎮人口的居住問題,使得中國人均居住面積已經達到了35平以上,基本解決了住的問題。
然而,由於中國房地產市場化改革的半拉子特點,特別是土地一級市場的高度壟斷和控制,中國土地出現人為的短缺。我在過去的文章中一再強調,中國不缺住房用地,住房用地的短缺完全是人為導致的。土地饑餓行銷再加上貨幣放水,導致了中國房價的快速上漲。
過去十年,中國最成功的財富故事就是關於房地產的。房地產這個行業是中國最奇葩的行業,人人都在痛駡,人人卻都加入這個財富的遊戲,為了搶房子,祖宗三代結伴去歡天喜地地離婚。
這個行業從一開始政府幾乎每年給吃藥,調控了十多年,吃藥吃了十多年,但這個行業仍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和發展。我們很少見到哪一個行業像房地產一樣,是不斷吃避孕藥,卻不斷地結出財富的果實。房地產行業就像一個很有姿色,但名聲不好的女人,政府每年都在嚴肅的指責她,但私下裡又和她不斷暗度陳倉。
記住我的那句話:如果這個世界上只有一種愛是真愛,那一定是中國地方政府對房地產的愛。愛得特別深,特別真,不拋棄,不放棄,你若安好,便是晴天!只要這種愛還在,你就不要期待地方政府和這個壞女人真正斷絕關係。
6.中國人口太多了嗎?
人多導致資源緊張是中國經濟現實的天大謊言。現代科技和現代經濟史告訴我們,資源的緊張絕非因為人口眾多,而是因為生產力的落後。過去30多年,中國經濟靠低廉勞動力的推動,今天中國經濟,特別是製造業面臨的困境,根子在於低廉勞動力的喪失。
當下中國人口政策面臨的最大問題絕非人口太多,生育率太高,而是在人均收入水準仍然處於中等偏下、城鎮化遠未完成的情況下,人口生育率過低導致人口紅利提前終結,和由此帶來的老齡化等一系列社會經濟問題。
關於中國人口的低生育率,這幾年經過社會各界較為充分的討論,邏輯已經逐漸清晰。無論是官方的人口普查資料,還是專家學者的預測,目前中國的總和生育率不僅大大低於很多發展中國家,更是低於英法等歐洲傳統的低生育率的發達國家。
中國社會科學院發佈的《經濟藍皮書:2015年中國經濟形勢分析與預測》認為,中國目前的總和生育率只有1.4,遠低於世代更替水準2.1,已經非常接近國際上公認的1.3的“低生育陷阱”。這種超低生育率,無法完成馬克思所講的基本的人口再生產的任務。
低生育率的結果,是中國勞動力人口轉捩點的提前到來。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數位:2012年,中國15-59歲的勞動力年齡人口第一次出現絕對數量的減少。當年絕對減少勞動力人口345萬,2014年減少了371萬,目前已經是連續三年絕對減少。照這個趨勢,即使按最樂觀的估計,在2010年到2020年,中國的勞動力人口累計將減少近3000萬人。
特別是,隨著人們生育習慣的改變,越來越多的80後、90後根本不願意多生孩子,這意味著未來中國的人口很可能出現斷崖式下滑。過去,中國的一些人口學家總是嚇唬中國會出現人口爆炸,所以在生育政策上出現了從單獨放開二孩到全面放開二孩的變化。實際上,現在全面廢除計劃生育,鼓勵人們生育,已經沒有多少人生孩子了。人口問題的確是中國一切經濟問題的根源,製造業競爭力的下滑,根子在人口。
7.中國會重蹈日本覆轍嗎?
關於中國經濟的未來,經常聽到經濟學家警示:中國要避免重蹈日本覆轍。我其實一直認為,中國要是真的重蹈日本覆轍,那是很幸福的。
日本在泡沫經濟破滅後,經歷了所謂的“失去的二十年”,經濟陷入停滯。但日本的人均GDP在2012年曾經高達4萬多美元,在2015年達到3萬2千美元,是中國的3倍。日本產業的國際競爭力遠高於中國,日本經濟的創新力排在全球第一梯隊,日本的中小學教育至少比中國先進半個世紀,日本人均在海外擁有的資產在全球遙遙領先。
由於日本的海外投資戰略,在日本人口老齡化的情況下,日本擁有來自全球的淨資產收益。如果中國重蹈這樣的覆轍,我100個願意!中國國內對日本經濟和日本的競爭力缺乏正確的認識,無論是過去,現在,還是將來,日本仍然是中國最好的老師。
如果說中國真的要警惕重蹈日本的覆轍,絕不是什麼經濟停滯或者房地產泡沫,而是日本的人口覆轍。日本人口的減少,是日本國力發展的最大敵人。
8.中國製造真的全球第一嗎?
2009年,中國超過美國成為全球第一製造業大國。從大國興衰和變遷的歷史看,一個國家成為全球第一製造業大國,是這個國家成為全球第一經濟大國的必要條件。英國超過中國成為第一製造業大國,美國超過英國,都意味著全球經濟權杖的轉移。然而,和當年的英國、美國比,中國的第一製造業大國更多的是製造業全球漂移、美國等製造業強國把生產外包的結果。
我們所言中國是第一製造業大國,是按照GDP算的,如果按照GNP計算,中國製造業的規模將大大低於美國。道理很簡單,iPhone在中國生產,按照GDP算中國製造,但如果按照GNP,則絕大部分的產值應該歸美國。大量按照GDP計算的高科技產品,汽車、手機、電腦等,按照GNP將從中國的產值中刨去。所以,爭論中國是不是製造業第一大國,不僅僅是產業競爭力、創新能力,甚至在規模上,我們都很難講,中國真的是第一。
9.中國股市為什麼不是經濟的晴雨錶?
忍不住把中國股市列進十大問題。儘管我過去一直強調,中國股市屬於文學和藝術的範疇,和經濟學沒有任何關係。但是,當聽到中國證監會最近準備拿股市來扶貧,貧困地區的企業上市不需要排隊的時候,再次說明了中國股市的不容易。
很多人總是認為,中國搞得最失敗的是兩件事:一是足球,一是股市。足球我同意,股市我一萬個不同意。中國股市不僅僅不失敗,就其承擔的歷史使命而言,其完成得非常出色!
中國股市一開始是為了國企改制,幫助國企融資而誕生的,國有企業從股市圈那麼多錢,你認為很失敗?大量的企業從股市不斷低成本地圈錢,中國股民很少為此鬧事,多成功!
我經常覺得,中國股民應該入選感動中國人物。每次股災,他們都把責任攬自己頭上,認為是自己過貪,願賭服輸!這次股市又有了新的使命——扶貧!我擔心大量沒有上市的企業緊急把企業搬到我老家去!
10.中國經濟會硬著陸嗎?
答案很明確:中國經濟硬著陸是個偽命題。
中國經濟遠沒有到大週期走下坡路的時候。中國經濟過去30多年最大的動力是什麼?是改革開放,是人們對金錢和財富觀念的改變,是鼓勵大家創造財富,鼓勵大家愛錢。只要中國不胡折騰,只要中國人愛錢的本色沒有改變,只要讓中國人心無旁騖地喜歡錢,我從來都不認為中國經濟會出大問題。
就長週期而言,全球經濟中,最有希望、最有想像力、最具潛力的仍然是中國經濟。十多億中國人對金錢的圖騰崇拜是經濟發展不竭的動力。
全世界唯一能夠長期執政的偉大政黨
(下輩子一定要早點加入)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