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台如千層雲
千層雲是天空水氣分佈不均勻,同時被舉升,而出現疊起來像莢狀雲的異象,這異象正可以形容我們所處的層層疊疊平台。平台充斥我們的生活,它不僅無所不在(ubiquitous),更像千層雲般地層層疊疊(layer after layer)地纏繞我們。
例如,當你在手機上使用臉書,臉書固然是(社群媒體)平台,手機作業系統(Andriod或蘋果OS)也是平台,而串連各平台的互聯網(Internet)更是一個大平台。
以上只是互聯網覆蓋的虛擬平台,生活中還有許許多多實體平台。例如,你的手機可能從實體購物平台(3C賣場)買來;維修時,藉助廠商建置的維修平台;繳費時,藉助銀行的轉帳平台。此外,廠商生產手機,有各種研發、技術、製造、資訊平台……。
用千層雲想像被平台纏繞的商業社會,非常重要,唯有如此,你才不會錯過身旁每個平台的影響,並留意它呈現的狀態:平台有大小規模、有高低層級、有技術平台、交易平台、服務平台……彼此重疊(overlap)、鑲嵌(embedded),帶給現代人無比方便、無窮多元的生活服務。
2016年,我與許書銘教授在東海大學EMBA合開數位經營策略,一頭撞進平台的研究。之後,我一直留意、觀察、感受商業世界各種有形無形的平台,講課主題雖為「數位」,但太過數位化,會讓學生誤認傳統產業沒有平台,大錯特錯!!
今天的數位平台是從昨日產業運作的流程翻轉過來,學生瞭解翻轉過程比認識平台本身還重要。所以,我會從企業內部平台講起,帶領學生認識平台的經濟內涵和它的技術演進,梳理實務上層層疊疊的平台,也交代數位平台的前生、演進,啟發學生從日常生活觀察平台的運作,進而建立將商業流程平台化的概念。
以下分享五張講授平台策略的PPT,建議參考2016年我為EMBA學生整理的四篇平台相關文章,保證你會比其他人更透徹瞭解平台。我提供四篇文章的連結點閱如下:
1. 智慧連網(9):平台
第一張PPT:平台常出現在兩類看似不相干的領域:(1)市場交易、(2)技術工程設計,兩者只是聚焦重點不同,彼此互有關連。PPT的表格整理出兩者的差異點。
第二張PPT:列舉三位學者對平台的定義,Gawer (2009)的定義簡要明快,它不將平台限制在數位科技上,給我們更多元的平台建置概念。Hagiu (2014)與Van Alstyne, Parker, Choudary(2016)兩組定義,用詞幾乎與企業生態系統的定義相同,說明平台與企業生態系統密切相關。
第三張PPT:平台起源於企業內部平台(Internal platform),而企業內部平台又從不是平台的流程活動啟動。講授平台我最強調這一特性,以啟發學生思考如何改造傳統企業流程,並將它平台化。這張PPT的內容很有料,能搞懂,才算真正認識平台,否則只是一知半解。
第四張PPT:這張PPT梳理實務上層層疊疊的平台,以一張表格交代四種類型的平台,其中第四種平台(社會媒體平台)是我故意加上去的,它是許多人心中唯一的平台,我將它單獨歸於一類,反映出平台瓦解產業疆界,許多平台整合了各種產業,進化成另一個全新的平台(種類)。
第五張PPT:說明千層雲般的平台如何驅動創新,我搭配兩張圖:Google、Amazon建置的兩個平台群。兩家公司之所以如此創新,關鍵在,它們太會搭建平台,用一個平台堆疊出另一平台......。
研究平台的兩位著名學者Michael Gawer和Michael Cusumano說:Industry platforms and associated innovations, as well as platforms on top of or embedded within other platforms have become increasingly pervasive in our everyday lives.我的平台概念多數從這些學者提出的理論去建構,很少從阿里巴巴、騰訊……等數位平台的案例直接理解。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