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南橋景美溪
道南橋,太多人曾經走過、通過,但極少人駐留注意橋下的景美溪,我也是。若非搬到萬芳社區,騎單車到政大必須跨過景美溪,才開始關注景美溪,以及橫跨溪上的每座橋,再從橋上,反過來注意橋下的景美溪。
道南橋是景美溪木柵段最古老、最短的橋。1971年我第一次踏上道南橋,這座橋陸續走了50年。
1970年代走在橋上的印象,不復記得,以前開車從橋上經過,從未注意橋邊風景。現在,騎單車從橋下經過,對道南橋的感覺逐漸深化,景色烙印腦海,但年輕記憶的道南橋,淡薄得如煙一般。原因是,當時它只是一座橋,從未注意它跨過什麼溪流,而溪流的景色如何?
50年來,木柵、政大都有很大改變,道南橋還在,橋邊加建了單車引道,接通景美溪東西兩側。50年來,堤防是最大的變化,為了防洪,景美溪兩岸加建堤防,堤岸切割出目前景美溪的景色。嚴格講,1970年代的景美溪景色,現在幾乎不存在,存在的只有這條道南橋。
以下這張照片是從木柵道南橋北邊堤岸,拍攝道南橋全景,中間最高的山是猴山岳,左邊是政大社會科學館。
從橋下拍攝,道南橋與引道的交接橋墩。道南橋無從改建,用引道連結堤岸步道與道南橋加寬的步道,不失為聰明的變通之計。
騎單車到政大,從堤岸引道到堤岸(在第一張照片右邊的水泥牆),從堤岸單車道接道南橋(第二張照片),再接橋上單車道(第三張照片)。
以下3張照片都是從人行道拍攝的道南橋,第一張通向木柵的橋頭照,第二、三張是通向政大的橋面照,分從橋的兩側人行道拍攝的。
以下的Google Map與萬壽橋景美溪一文的地圖相同,但以道南橋為中心,加上紅框圈,本文的照片都在紅圈內拍攝的,從這個紅框圈來欣賞道南橋景美溪。
以下照片根據:(1)在道南橋上取景,區分往北、往南兩類,景色焦點放在景美溪,(2)在景美溪畔取景,再區分(a)溪畔東側往北、往南與(b)溪畔西側往北、往南,總共四類,景色焦點放在道南橋。
道南橋上往南取景
拍攝地點從道南橋東側(政大)往西側(木柵)移動,每張照片都拍到政大社會科學館、景美溪向南流、遠處的待老坑山。
道南橋上往北取景
拍攝地點從道南橋東側(政大)往西側(木柵)移動,景美溪形成的轉折半月彎道非常清楚,遠處可以看到萬壽橋。
從景美溪東側沿岸看道南橋
(1)從北往南
沿著景美溪東側(政大側)單車道前進,政大社會科學館好似架在道南橋上面(第一張照片),從這裡望向景美溪西側(木柵側)的道南橋(第二張照片)。
(2)從南往北
以下拍照地點都在政大的河邊校區,照片依據與道南橋的遠近排列,第一張照片最接近橋下,接下來的拍照地點距離道南橋愈來愈遠。部份照片從遠距離拍,但放大焦距,只拍道南橋中間區段與橋下溪水,溪旁的綠草格外青翠、漂亮。
從景美溪東側看道南橋
(1)從南往北
前四張照片拍攝景美溪西側(木柵側)道南橋,其餘照片則是望向景美溪東側(政大側)拍攝的道南橋。
(2)從北往南
沿著景美溪西側(木柵側),從萬壽橋往道南橋方向前行,以下照片以道南橋為焦點,在景美溪彎道處取景,其中一張只拍道南橋與橋下溪水,最後一張從溪畔遠處看道南橋西側與單車引道。
東側堤岸散步道
景美溪東側接鄰木柵,堤岸外住宅密集、高樓林立,堤岸居高臨下,視野極佳,是附近居民的熱門散步道,在這裡可以鳥瞰景美溪,整個道南橋一覽無遺,以下照片以為界,從堤岸散步道居高臨下看道南橋。
(1)道南橋以南的堤岸散步道、這裡有木柵舊址的碑文(第一張照片),從道南橋的人行道可以直接走到堤岸散步道(第二張照片),堤岸散步道(第三張照片),這裡有長椅、高大樹木,是白天納涼的好地方。第四張照片以後都是從散步道鳥瞰的道南橋。
(2)道南橋以北堤岸散步道:第一張照片從景美溪畔牽單車上來的單車引道,第二張以後都是從堤岸散步道鳥瞰的道南橋。
下一篇將拍攝恆光橋景美溪風景,敬請期待。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