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紐約遊記(1

期許這篇紐約遊記能讓常駐紐約客心服口服,而不是一般「沾醬油」的觀光遊記。旅行不是只欣賞美景、陶醉於異國風味,旅行是一種學習、體會異鄉風味、自我省思、追求成長。

 

紐約-1.jpg

這篇遊記主要以「曼哈頓」為觀察重心。感謝我兒子長期在紐約工作、生活,讓我可以直接進入紐約客的環境,見識到紐約不平凡的地方:不是只看熱鬧、風景,而是看門道、生命

 

首先,描述我的居住環境特色,它讓我較容易看到一個城市的風貌和內涵:

1.     住在城市中心點,Columbus Cycle,林肯中心、中央公園就在隔壁(真正住在城內,而不是皇后區……..)。

2.     接收來自我兒子6、7年混道紐約經驗。

3.     每天帶孫子上學、玩耍,補修沒在紐約「成家養兒育女」的學分。

4.     很多路至少會走20遍以上(徹底熟悉),不會走馬看花。

5.     能夠串連紐約多元印象(尤其來自電影),這些記憶讓我好像徹底成為「紐約客」。

6.     花些心思調查富豪、名人住所的環境、房價,比較各種社回階層的差異。

7.     住家在19樓,具制高點,「從高空看紐約」,能用新的角度看世界。

 

紐約曼哈頓是一長方形的島,南北長,東西窄。由南往北發展,棋盤式街道從Houston 街以北開始,東西稱街(Street),南北稱大道(Avenue),均以數字依序命名。Street通常都很窄,大都是單行道,只容一部車通行,Avenue較為寬長,若干地段也採單行道(就像台北的仁愛路、信義路)。城市鬧區應該有兩個區塊,一是南端非數字命名街道的區域(著名的華爾街、911紀念塔就在此地),另一個就是25街到48街的時代廣場、百老匯商圈。

 

這樣簡單而有秩序的規劃,使紐約提供外來觀光客最方便辦認位址,只要知道所在街名位址,立即就知道彼此的距離,行徑路線與時間、以及會面的最佳地點。深入體會,你會發現這一城市基盤建設,使曼哈頓具備最先進的城市街道規劃,進而成為世界金融、藝術、觀光.....中心。

 

曼哈頓是許多電影、戲劇、歌曲⋯⋯發生的背景、源頭。這些作品零碎紀錄紐約的歷史與文化。這個城市的建設藍圖起於1807年,一百年後建設完成,帶來無比發展動力。Broadway (百老匯)大道是唯一與各街「不」直交(斜交)的路,也是唯一保留先民路徑的路,因為它原本很窄,隨人口愈多而愈建愈寬,Broad 以之得名從時代廣場沿百老匯走,與第8街交會處就是Columbus Cycle 哥倫布圓環,這裡是曼哈頓中心點,正對著中央公園西南角入口。

 

第五大道劃分東西城,19世紀以來富人聚居東城,窮人住西城(West Side),我兒子住在離Columbus Cycle很近的西城,有一部很古老的歌劇電影「西城故事」故事發生在落後的西城(可能是更北方的西城區域)。但是,50年代的較落後的西城有後來居上,美國總統侯選人Trump投資的房產很多在西城。今天的西城已非當時的西城,很多現代化大樓正在興建,它們紛紛遮住我住地方的窗外景觀,窗外有很多大型工地,正在打造未來西城的新景觀。

 

相對而言,東城保有較多舊時繁華,當時有錢人瞧不起搭地鐵,抵制地鐵興建,所以,地鐵線也較少穿越……它現在的發展反而落後於西城。

紐約-2.jp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chu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