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Bezos給股東的信(上)

美國公司CEO每年股東會都會發表一封致股東的信,最有名的,當屬巴菲特寫給股東的信。電子商務巨頭亞馬遜CEO Bezos的信也非常精彩,2019年四月初他給股東的信,是歷年股東信最精彩的,特別推薦給大家。

cover-jeff-bezos.jpg

信的開頭,他列出從1999年到2018年亞馬遜網站的[第三方賣家]( third-party sellers )的銷售額佔全部(亞馬遜網站)銷售額的百分比,我把這兩行數據用Excel畫成下圖:

Bezos.png

比例數值從1999年的3%開始,一路提高到了58%---表示[第三方賣家]在亞馬遜網站的銷售額已經超過它的自營商品銷售。Bezos給股東的信就從這裡開始,道出亞馬遜經營團隊2018這年的成長歷程。Bezos說,[第三方賣家]踹我們自營電子商務的屁股,踹得很重。Third-party sellers are kicking our first party butt. Badly.

他說,1999-2018期間,亞馬遜的自營電子商務也快速增長,從1999年的16億美元增長到2018年的1170億美元,年複合成長率為25%,[第三方賣家]銷售額則從1億美元增長到1600億美元,年複合成長率達到52%。亞馬遜自營電子商務是一個高度控管的業務,同樣在自己的網站,卻讓[第三方賣家]的業績成長高於亞馬遜自營業務,為什麼?
這一時期,以[第三方賣家]的銷售為主的eBay,年複合成長率為20%,銷售額從28億美元增長到了950億美元。明顯的,[第三方賣家]在亞馬遜上的銷售成績,好於它們在eBay上的表現?為什麼??

以下是Bezos在這封股東信嘗試說明原因,進而深入陳述他領導下Amazon的轉型與成長,翻譯如下:

2019年亞馬遜CEO Bezos的股東信(點擊可以參閱原文)

在亞馬遜的商務平台,我們創新、建置最好的銷售工具,開放給[第三方賣家]使用,讓它們直接與我們自營電子商務競爭。
我們提供的工具非常多,包括幫助賣家的管理庫存、處理金流、追蹤物流、製作報表、以及處理跨境電商.....。我們不斷推出新的銷售工具,其中最重要的是:亞馬遜交付(Fulfillment by Amazon)和Prime會員,兩大工具顯著改善消費者在[第三方賣家]的購物體驗
由於這兩大工具的巨大成功,現在大多數人還很難理解我們當時是何等激進地引進。當時我們內部有很多討論,也知道它們會付出極高昂的財務成本。我們反覆試驗許多新點子,堅持大力投資。當時我們無法確定這兩大工具最終會是什麼樣子,更別提能否成功,它們是在直覺與熱情的驅使下前進,在樂觀努力中培育。(they were pushed forward with intuition and heart, and nourished with optimism.)

直覺、好奇以及漫遊的力量(Intuition, curiosity, and the power of wandering)
亞馬遜創業早期,我們就清楚知道,一定要打造一個建造者文化(a culture of builders)——保持好奇心,勇於探索。他們喜愛發明,即便成為專家,依然保持初學者心態。建造者今天看到我們做事方法,和過去沒有兩樣。
這種建造者思維幫助我們開啟大量、但困難的機會,也讓我們確信成功是不斷嘗試、反覆運作的過程:發明、啟動、再發明、再啟動、從頭再來、修整、重複.....,周而復始。成功途徑從來不是直線的
有時(實際上是經常),很清楚方向,知道自己在做什麼,也做得很好,那就勇往直前。相較之下,漫遊並不明智,但它不是隨性的,它是一種引導,透過預感、直覺和好奇,以及某種深沉信念的力量:只要能帶給客戶利益,即便必須承受混亂,或者好像擦邊球,也值得去做。Wandering is an essential counter-balance to efficiency. You need to employ both. The outsized discoveries – the “non-linear” ones – are highly likely to require wandering.

在AWS數百萬客戶中,有創業公司、大型企業、政府機構、非營利組織......,大家都在追求讓終端用戶有更好的體驗。我們花很多時間思考,這些組織需要什麼,它們內部的人員需要什麼,包括開發者、開發管理員、運營經理、首席資訊官、首席數位官、首席資訊安全官......等等。

aws-heroku-cloud-platforms-business.jpg

我們的AWS成果,多數是聽取客戶需求意見得來。詢問客戶需要什麼,至關重要,仔細聽取他們的意見,並制定計劃,快速提供解決方案(速度很重要)。
沒有一家企業能在不對客戶採取這種態度的情況下繁榮發展,而只做到這樣還不夠,因為客戶無法知道許多細節。我們必須替客戶去發明,需要靠想像力去嘗試,最後努力讓它實現。
AWS業務本身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沒人提出說需要AWS,沒有一個人提過。但結果是,人們需要AWS服務,只不過想不出來而已。出於好奇,我們估算還可以承擔一些財務風險,就動工了。推展過程不斷重做、試驗、反覆操作。
在AWS業務內部,這種情況一再出現。比如,我們發明DynamoDB這個高度可擴展、低延遲的雲資料庫,現在有數千個AWS客戶在使用。
仔細聽取客戶回饋,我們得知,他們使用的商用資料庫有很大限制,幾十年來一直對資料庫供應商不滿,這些服務很昂貴,專有性很強,有很高粘性,授權協議包含很多懲罰性條款。於是,我們花費數年時間打造自己的資料庫引擎——Amazon Aurora,提供一個與MySQL以及PostgreSQL相容的服務,在可用性和耐久性上和商用引擎一樣,甚至更好,費用只有他們的十分之一。它能成功,我們一點都不意外。

640.jpg

此外,我們對專門資料庫的需求抱持樂觀,過去20-30年,許多公司的資訊作業都使用關聯性資料庫。開發者習慣使用關聯性資料庫,即便它不是最理想,大家也都將就。它設定的資料量很小、回覆時間很慢。但今天已經很難滿足需求,許多APP儲存大量資料(可能高達好幾兆元),需求已經改變,新推出的APP需要快速回覆、即時處理,每秒至少要處理好幾百萬筆查詢。DynamoDB已經不夠用了,業者需要暫存於記憶體的資料庫Amazon ElastiCache、時間數列資料庫Amazon Timestream、會記帳資料庫Amazon Quantum Ledger Database….. 不同工作需要搭配正確合宜的工具,才能真正省錢,並讓產品快速打入市場。

此外,我們協助企業搞定機器學習技術,這項研發從沒停過,它也和其他先進技術一樣,早期內部開發的機器學習工具,對外推廣都失敗。它歷經多年的漫遊‒‒試驗、反覆運作、再修正,加上從客戶端獲得的靈感,最後設計出SageMaker,18個月前上線了。它消除機器學習過程中每一步驟的沉重、繁雜、猜想,將AI平民化。
如今數以千計AWS客戶使用SageMaker建造機器學習模型。我們持續改進服務,增添新的正強化學習能力。正強化學習有很爆發的學習曲線,加上很多移動元件,即便資金雄厚的高科技公司都未必能接觸。若非有好奇的文化以及想為客戶嘗試新事物的意願,這些都是不可能的。對這種以顧客為中心的漫遊與傾聽,很快獲得回饋——AWS年營業額達300億美元,仍快速增長。
(未完...繼續翻譯中)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chu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