霞喀羅步道
今年分次進入雪霸大山區,參訪清泉、雪霸國家公園、觀霧、秀巒、司馬庫斯、.....,走訪高山步道,它們與我平日走訪的台北郊山步道有很大不同,各有千秋。高山步道因氣候變異大,山脈、林相、植栽......在不同氣候條件會呈現不同景象,可惜無法經常探訪,每次探訪都是唯一的珍貴,每次也在探訪當地部落族群,逐漸拼湊高山與部落的依存關係。從台北近郊、烏來以南的高山群,以雪霸山脈為中心的大山區域,都是泰雅族人狩獵、遷徙、居住的部落區,這次走訪霞喀羅國家步道,對泰雅族人的歷史文化有更深厚的瞭解,也理出台灣高山的生態、保育、環境價值的輪廓,與大家分享心得。
林務局網站介紹霞喀羅國家步道:Syakaro霞喀羅為泰雅族語的烏心石,因山區盛產此樹而得名。古道橫跨新竹縣五峰鄉、尖石鄉,是早期當地部落的聯外交通要道。日治時期修築警備道路,設立砲台及派出所,現仍留有許多遺址。
這樣精簡的介紹,略去泰雅族守護這片廣闊高山林域的貢獻,抹去泰雅族人在抗日歷史中的浴血犧牲,對泰雅族人是非常虧欠的。日人在偏僻高山設立砲台及派出所(駐在所),代表它是一條鎮壓泰雅族人反抗文明治理而必須修築的無數鎮壓戰役的補給戰道。這段歷史從嚮導比令的導覽中,斷續描繪,我再進行探索與印證,在日本殖民台灣50年歷史,從比令口述他祖先與日軍、其他族人爭奪交戰的經歷,我判斷,泰雅族的反抗日本治理前後歷經二、三十年,它應是日本對外殖民史上遭受最慘烈、歷時最長的抗爭!
文明國家殖民史常造成原始部落族群的滅絕,最有名的包括:西班牙殖民南美造成馬雅族人的滅絕、美國西部拓荒造成印地安族人的滅絕.........。日本殖民台灣,平地漢族只打幾場反抗戰爭,就投降而歸化,但高山原住民的抗爭就不是短期能夷平的。高山原住民熟悉地形、善於利用地形發動襲擊,部落分散高山各地,日軍兵力在高山無法發揮優勢,只要族人不降服,日本政府就難以治理,甚至備受威脅。
泰雅族人傳統視高山與森林資源為祖靈居住之所,守護森林資源成為族人信仰,不能容忍日人在高山區域的砍伐、開發,這樣的傳統必然引發日本政府派軍隊鎮壓,進而爆發泰雅族人的頑強抵抗。所以,霞喀羅古道就是一條鎮壓泰雅族人的攻防戰線,它不同於台灣一般山林古步道:簡單工法、截彎取直。它反而很像我在日本高山旅遊(黑部立山)所見的步道,步道寬度、陡度、彎度都是先進工法的產物,便於運送武器大砲與軍人,支援戰役,鎮壓反抗。步道每5公里設一駐在所,由日軍或警察駐守,並設置砲台火力壓制泰雅族的進攻。
下兩圖:駐在所遺蹟、日本軍官墳墓
日據時代的霞喀羅原始步道長約40多公里,而今僅留存前半段:西起五峰鄉的清泉部落石鹿登山入口,東端到尖石鄉秀巒村養老部落的步道出口,全線縱走約22公里,其餘古步道已改為產業道路。這樣漫長的戰役補給防線,用來應付泰雅族人的威脅,當時必然戰役不斷、死傷無數,電影《賽德克·巴萊》所描述的慘烈戰役應該常常在此重演,日本政府借助這條步道的修建,方得以馴服泰雅族人的抗爭。
電影《賽德克·巴萊》劇照
所以,霞喀羅步道愈長、原始工法愈進步、步道愈平順,代表泰雅族對文明統治的抗爭歷時愈長、犧牲愈大、戰場愈廣,雪霸森林資源開採破壞的時期愈為推延,山林原始樣貌得以保存的範圍也愈大.......。
所以,走在霞喀羅古道,等同走在日本人鎮壓泰雅族人戰役的補給戰道,也等同走在泰雅族人維護森林資源的歷史步道!
在當時戰役屈服投降者,都被驅離而搬離高山,移居尖山鄉的平地村落,這是今天尖山鄉人口的來源。
以下是霞喀羅步道西端養老部落入口到馬鞍5公里途中所拍攝的照片。
以下2幅為此行同伴所拍攝,前一幅為夜宿秀巒民宿旁的吊橋,後一幅為比令導遊的身影,更能捕捉霞喀羅步道的意境。
33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