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教授的讀書能力

 

身為教授,我常檢討自己的讀書能力。教授「應該」很會讀書,但是,如果不「用心」讀書,甚至不讀書(只讀專業論文),教授的讀書能力也會退化到「國中程度」。 

要追蹤教授的讀書能力,不難。教授常喜歡引述某些大師的論述來證明自己偉大的觀點,如果追蹤這些引述,會發現他個人的觀點與大師的論述,是兩回事。教授怎麼會錯呢?原因出在:很多教授根本沒有讀過這些大師的作品就胡亂引述。例如,教授們很喜歡引述彼得杜拉克、克里斯汀生……,來說明「創新」有多重要、「管理」有多重要。不幸的,他們未必真正讀過這些大作,多數引述的原意都不是這些教授的理解的概念。 

追蹤教授是否會讀書,只要閱讀他們為出版商撰寫的「導讀」或「序言」,教授的讀書能力就見光死。(出版商在出版企管書刊時,常會邀請教授「讀書」並寫序,這是檢測教授是否會讀書的最好工具。) 

身為教授,我知道,最辛苦的事,莫過於讀完厚厚一本大師原著(例如彼得杜拉克的「管理實務」或「創新與創業」、克里斯汀生的「創新者的兩難」、Pfeffer & Salancik 的「組織的外部控制」)。若非底質夠、興趣高、功力強,讀這種「大書」簡直是酷刑(這些書都艱澀難懂),多數人常「一知半解」,教授也不例外。 

不過,教授有一項優勢:以自己淵博學問「想像」原作者「大概」就是這樣講,或者,從別人的引述探知作者的論述,一般人信以為真,認為「教授所言非假」,其實教授「幾乎完全」胡說八道 

這種事情最常發生在台灣出版的中文本「哈佛商業評論」(HBR),編輯常會邀請「名教授」為某篇文章撰寫「導讀」。很多「名教授」根本沒有認真讀文章,也搞不懂文章的來龍去脈(HBR文章常從作者原著改寫摘錄),就胡亂導讀。幸好多數讀者讀不懂原文真意,當然會認為這些「名教授」的導讀很權威,哪裡知道教授文章全是胡說八道! 

指責同行,要先檢討自己的讀書能力。我幾乎每半年就在台北市企業經理協會的讀書會(讀書會已有近20年歷史)「讀一本書」,各位可以到此檢測我的讀書能力。 

我最近讀的書是作者Tim Jackson1997年出版的「Inside Intel 英特爾三十年風雲 」。我認真讀完這本書,並根據原書內容撰寫5篇有關英特爾的創業經歷之個案(已在EMBA課程中討論過)。此外,我也根據這本書(中文書厚達400多頁)歸納三項成功創業的原理(一般企管書刊很少提到的這三項原理),在讀書會報告:

1.     新興(半導體)產業的發展過程:新產業是在一個只能勇往直前的惡劣環境下,由【教父】帶領,不斷摸索、嘗試與蛻變。

2.     開創的事業與永續經營的事業是兩件事:當創業家賺到第一桶金時,他必須準備放棄他創業成功的事業或模式,否則,他將被他的成功所扼殺。

3.     倍數成長企業必須運用獨裁管理:策略是在兩難中作出選擇,心狠手辣才是致勝之道。 

請注意:這三段文字,沒有一句抄自原書,相較於這學期修我的課的一位研究生,「抄下」一本指定閱讀書最後三章章名:(1)管理體制、(2)人力資源開發、(3)社會責任,作為他的讀書心得來對企業成功原理作註解,實在令我這位教授「扼腕」。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chu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