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戰電影

如何讓商學院學生利用課堂研習,就能對商業世界實務現場,尤其對商場許多爾虞我詐行為,有清楚認識與體驗,從而培養自身對這些「不道德」騙術,有更敏銳的應對本領?

fail.png

這學期我在文大國企碩士專班(EMBA)開授「企業倫理」(新課),我用反向教法,聚焦於反倫理案例,透過電影實境,讓學生從電影故事的角色扮演,深入體會貪婪與倫理衝突下的策略抉擇、投資陷阱、商業談判……。這是很好的研習方式因為唯有透過電影才能觀賞精彩的商戰,再搭配背景解說,學生才會有千金難買的寶貴經驗。

平常我收集不少商學院教授推介的商業電影(請參考20部金融電影」),但要將它們組成「企業倫理」課程觀賞的電影,頗有難度首先,我不希望它淪為「電影欣賞」,學生必須從每堂課教學主題,學習到商業現場的豐富知識與實務應對技巧。其次,電影必須依據課程主題架構,依序觀賞,而不是隨機、無序、無關連的電影欣賞最後,事實上也是最難的,學生必須深入電影現場,瞭解故事背景、人物角色、事件因果……進而轉化為企業倫理觀念。

為此,我必須針對教學主題與進度,精心挑選每部電影,讓每週觀賞的電影具有某種接續關係,並關連到課程主題。不管依據故事發生的時空背景,或者依據故事情節所要體現的商業教訓(Lesson Learned),這些電影的取捨都需要深厚的學理與實務經驗,否則無法與課程主題掛勾。活過一甲子,我這輩子閱人無數的豐富經歷,正好用上。

以下是「企業倫理」課程前六週的講授主題:

1. 企業倫理的操作界線

2. 金融危機的倫理(政府監管下的企業倫理)

3. 市場制裁(市場對企業狂亂的制裁)

4. 金融資產評價(認識金融資產評價的倫理)

5. 負債與資產(財富創造原理)

6. 野心與圈套(公司治理的灰色地帶)

第一部電影The China Hustle(中國大騙局)用以講授「企業倫理的操作界線」。這是Netflix紀錄片揭露華爾街券商與投資銀行如何利用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的監管漏洞,勾結中方的地方政府、審計機構、律師……..虛灌中國企業的資產與營收,透過反向收購美國的空殻公司,避開嚴格的IPO監管程序,從而在美國掛牌上市

0765f5d7eee82fe5cd4a2323f99ea6b5bbfa1b2a.jpg

電影揭露,這些中資公司的資產與營收被誇大10倍,甚至幾十倍。例如,一家造紙廠聲稱擁有數百萬美元的資產,調查員實地考察後發現,這家工廠空地堆滿成山的廢紙,工廠機器破舊,不具備生產紙張能力。

上市後,華爾街券商或投資銀行透過各種行銷手段,拉拔這些地雷股的股價,它們得以高價出脫,然後將股票套給散戶或養老基金,大賺黑心錢

華爾街也有專門以這些地雷公司為股票放空對象的金融機構,著名的渾水公司Muddy Waters)就是其一。紀錄片以投資家Dan David為主角,敘述他深入探知這些地雷公司,以放空這些公司作為投資標的,電影同時訪問各方背景的投資人,包括頗受爭議的Rodman & Renshaw公司董事長Wesley Clark,公司以仲介投資這些地雷公司股票為業。

The China Hustle接下來有四部電影連接到課程主題,包括:

1. 大到不能倒

2. 大賣空

3. 黑心交易員的告白

4. 華爾街

每觀賞一次這些電影,恍若人生經歷一場嚴酷的商戰,學生不須經歷受騙上當,才學會如何應對避險這些反倫理案例,應該是修這門課的收穫。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chu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