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紅星美凱龍

台商在大陸從事通路連鎖事業能夠贏過大陸本土通路商嗎?台商具備什麼優勢?比較台灣上市公司藍天(2362)轉投資百腦匯與大陸本土通路商紅星美凱龍,大概可以分判高下。

 

紅星是中國家居連鎖的領導品牌,2009年的營業額達人民幣313多億元(約新台幣1500億元),這一年紅星新開店數達20家,並且實現銷售額達313億,年增長近20%。到了2011年,中國境內門店約有83家,其中26家為直營,其餘是合資與加盟店。

 

相較之下,經營消費電子通路,在大陸擁有22家據點,2011年度收入僅15億元新台幣的百腦匯,似乎難望背脊,其實不然。

 

首先,紅星美凱龍(以下簡稱「紅星」)的台幣千億營收是商場總收入,紅星只是房東,估計紅星連鎖賣場的租金收入與百腦匯應該不相上下,但百腦匯「誠實」多了,專心當「房東」,不像紅星花樣很多,外人搞不清楚紅星真正的定位。

 

例如集團董事長車建新說紅星連鎖賣場是一種「四位一體」模式:商業地產、中國百貨商場、歐美連鎖經營、購物商場四種元素結合,它和品牌商維持「房東-房客」關係。他的說詞矛盾,既然是「房東-房客」純租賃關係,就不須以「四位一體」來模糊經營焦點。

 

以旁觀者角度來看紅星,紅星經營者真正的經營重點在房地產,開設連鎖賣場只利於圈地,目的在賺龐大的土地增值利潤。1997年開始,紅星買地自建的商場達15家,這些土地升值達數十倍,單是土地升值就讓紅星賺了100多億人民幣。相對而言,連鎖賣場的租金收入微薄許多,紅星會專注在微小租金收入的經營嗎?

 

就以「圈地」而言,百腦匯也不差。百腦匯的賣場都位於一線城市或省會城市電子銷售賣場的核心地帶,且多數是自有資產,若要算資產增值,百腦匯不會比紅星少。但百腦匯的「圈地」扎實多了,目的都在為好房客(電子經銷商)找好賣場,然後透過良好賣場管理,幫助房客賺錢。百腦匯極少以「紙上富貴」來模糊賣場營運的重心。

 

相對的,紅星的圈地有些亂,進駐紅星賣場的家具商往往賺不到錢。有媒體分析,紅星上海店只有10%的商家能獲利,20%的商家保平,70%的商家虧損。這70%虧損商家,30%40%仍可維持,30%處於嚴重虧損狀況。

 

如果上海店的商家賺不到錢,其他二、三線城市的郊區賣場不是更慘嗎?

 

2011724日紅星昆山店向進駐品牌商要求15%20%的租金上漲,引發商家不滿,商家採取集體斷電、拒絕營業、在現場拉橫條等抗議行動,雙方在昆山店門口爆發暴力衝突,驚動警方,也打擊紅星的品牌形象。

 

造成此一事件的原因極其複雜,它與紅星在昆山店週遭開了兩家分店不無關係,昆山店與蘇州衡塘店、蘇州中翔店開車都在一小時車程內,開店如此密集,分散了昆山店客源,引發商家的不滿。同一商圈,隔著馬路,對面開了一家港龍喜臨門建材傢具廣場,擺明來分食客源,甚至要挖走商家,兩家店劍拔弩張。

 

從上述事例約略可以看出紅星在開拓賣場的擴張策略、賣場單店的管理,都存在一些問題,而問題根源就在「四位一體」。嚴格講,紅星的「四位」(商業地產、中國百貨商場、歐美連鎖經營、購物商場四種元素)並沒有一體,事實上也很難一體。商場經營與顧客利益相互矛盾,導致紅星在各地的賣場都面臨諸多問題,

 

最嚴重的應該是財務壓力。紅星近10年的擴張中,這期間紅星累積400多萬平米的賣場經營總面積,其中,自建賣場面積約一半(200多萬平米),投資額至少70億,紅星至少要舉債55億元,若以銀行同期貸款利息計算,紅星每年需支付約3億元利息,此一財務成本必然吞噬掉紅星當年賣場房租收入的利潤,紅星除了向進駐商家提租外,似乎無法破除經營困境,但提租結果也造成進駐商家(承租戶)難以獲利的窘境。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mchung 的頭像
    mchung

    洪明洲教授部落格

    mchu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