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創造20萬個就業機會

轉載朱雲鵬:「兩造三新」救失業文章

政府經濟政策的重點不在「擴大公共支出」,而在「創造就業」,目前的政府正面臨創造20萬個就業機會的困局。

 10年來我一直非常關注政府「創造就業」的施政方針,但是官員的思維一直圍繞在「以擴大公共支出來創造就業」。但政府所謂的「擴大公共支出」,其實是官員們以公共工程來掩飾騙選票,而與財團「預算分贓」之意圖,老百姓當然不會瞭解這一意圖,以及這一意圖帶來的「政治騙術」。 

朱雲鵬教授提出較有系統地思考這一問題的文章,可以給我們一些答案。

幾年來我的思維較集中於企業做「公共建設」,政府釋出「公共建設」的機會。其實這是一種創業思維,也是彼得杜拉克在他的「創新與創業精神」提到的想法。我為該書寫了一篇「導讀」,算是當今能將這一斯為描述最清楚的一篇文章,曾有讀者因讀這篇「導讀」而落淚。這篇文章也將放在部落格。   < 洪明洲 >

 

朱雲鵬:「兩造三新」救失業

 【聯合報╱朱雲鵬】 

 「病來如山倒,病去如抽絲」;隨著全球景氣逐漸恢復,台灣經濟的底部已經過去,復甦在望,但需要時間才能恢復元氣。以製造業為例,生產的上一波高峰是前年第三季,所創造的GDP超過八千億。景氣下滑之後,到今年第二季觸底反彈,達到五千多億,只是高峰期的七成。

就業下來得慢,反轉也慢。製造業廠商原先以為景氣回檔只是暫時,去年上半年還增加雇用,就業到八月時接近三百萬的高峰。其後急轉直下,到今年三月的谷底,共少了十四萬人,不可謂不驚人。四月起有回升,但到了七月共回升三萬人,只是減少量的兩成。

這種情況,加上應屆畢業生的來到,使得失業率突破了百分之六。全國目前就業的總數比去年八月的高峰期,整整少了廿萬人。如何把這個廿萬個就業找回來,是當前「復甦管理」的重要課題。

秉持「抓重抓新」的原則,或許可以將「兩造三新」列為考慮的重點。「兩造」就是製造業和營造業;這兩業加起來占了全台灣就業的三成五,在過去這段期間失去的就業很多,未來有機會恢復。

營造業的情況很慘,去年六月高峰時有八十六萬人在職,現在只剩七十八萬,是四年來的最低水準。去年以來,政府大幅增加公共投資,金額創新高,但由於民間建築的巨幅下滑,營造業還是萎縮。展望未來,除了已經進行中的公共工程可以再加速外,災區的重建正好可以成為拉拔營造業景氣的新著力點。

製造業的景氣和出口息息相關,而目前看起來,情勢不錯。美國房地產已經落底,其他日本和歐洲的景氣也被調升。新興國家情況更好,例如高盛證券最新對中國(大陸)預估是今年成長百分之九點四,印度今年百分之五點八,明年百分之七點八。製造業如能藉由新興市場的拓展,加速成長,就業有機會快速恢復。

「三新」是指三個新興產業,其中第一個是精緻農業。每次遭逢不景氣,農業都有吸納就業的功能,這次也不例外。農業就業近年來平均每年跌百分之四,但最近一年逆勢成長百分之二;兩兩對照,大約吸納了三萬人。可見精緻農業值得加速推動,乘勝追擊。

另外一個是文化教育產業。這本就是比較不受景氣影響的行業,占全部就業比例近一成。其中尤其要注意的是教育,如何擴大引進外來學生,讓生源減少的教育事業能持續發展,是有關單位面臨的挑戰,但也是轉機。

第三個是醫療照護業,目前有卅六萬人在此就業;近一年來就業成長百分之三點五,略低於中長期,有改進的空間。全民健保嘉惠百姓,但也讓原本飽受管制的醫療院所,更難轉化成企業;今後如果能在老人照護和外來病人服務方面大力加強,配合醫療事業的鬆綁,就業應有大幅增進的空間。

生產復甦來了固然很好,就業的復甦關係大多數百姓的實際生活,更為重要。我們希望透過「兩造三新」的大力推動,能讓就業市場快速恢復生機,確實改善民眾生活。

(作者為中央大學經濟系教授)

【2009/09/06 聯合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mchung 的頭像
    mchung

    洪明洲教授部落格

    mchu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