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選平台
外賣平台UberEats、Foodpanda配送的食物悄悄地佔領人們餐桌,Uber代表分享經濟(sharing economy),它首創私駕車的分享,再從私駕車轉進餐廳外賣平台:UberEats,為餐廳、配送員、顧客三方市場(3-side market)搭建分享平台。除了分享外,UberEats進入了隨選經濟(on-demand economy)。
根基於分享而提供隨選的平台活動稱之:sharing-based on-demand economy。分享創造新的供給,許多無法在傳統市場交易的供給(例如私人轎車、住家……),因為分享而進入市場。也有許多供給,因為無法提供隨選的服務,而放棄市場。基於分享的隨選平台,同時解決上述障礙,創造大量的「分享+隨選」商機
Uber是基於分享而最早開創的平台,通常以Uber of X代表Uber所開啟的任何標的物(X)的分享,最有名的Airbnb就是Uber of house/bed room,或者住房分享平台。類似的分享平台還有:
* Lugg:搬家公司分享平台
* Heal:醫師分享平台
* LawTrades:律師分享平台
* Shortcut:理髮師分享平台
* JetMe:私人噴射機分享平台
………
上述分享經濟平台正入侵我們的生活,X可以是無窮的物件。分享經濟因無線網路與智慧型手機的普及,平台的集客力愈來愈強。連結買賣雙方的服務平台(Platform)積極吸引買賣方進駐,同時為雙方創造價值。科技強化平台功能,孕育隨選機制,「分享+隨選」成為創新交易方法,拓展市場的武器,也是分享平台發展的必然趨勢。
站在賣方立場,隨選是最困難滿足的需求,賣方要以流動產能、彈性生產、或多樣少量的備貨,來應付許多無法事先預期,但可能會發生的隨選需求。隨選平台如何誘導供給方改變生產流程來配合隨選需求,是它面臨的最大的挑戰。
使用量身訂做來滿足隨選需求,成本極其昂貴,會嚇跑買家,很少賣家敢進入平台。隨選平台能將許多立即需求(instant demand)匯總(aggregate)起來,快速將訊息傳送給供給廠家,進行(低成本的)生產與配送排程,在顧客可接受的延遲水準內送達,滿足顧客。
換言之,顧客的立即需求是被賣家的快速生產配送(fast production)滿足的,如何整合(integrate)快速生產配送的賣方,將系統隨選化,是隨選平台的一大考驗。
面對雙邊市場,平台初期的成敗取決於供給方。如何讓鬆散關連(loosely bound)的供給方聽從平台的指揮,提供隨選服務,在平台起步階段是非常艱辛的。平台主初期最好能夠簽下若干知名的供應方(contractual providers),對它們進行補貼,確保隨選平台在創業初期能夠平順運作。
網路效益(Network effect)是平台經營的重心。以UberEats為例,隨著進駐餐廳愈多,將吸引愈多人來訂餐;而愈多人訂餐,會吸引愈多餐廳進駐,此為跨邊網路效益。而愈多同一邊用戶加入,會吸引愈多同一邊用戶也加入平台,此為同邊網路效應。上述兩種網路效益加在一起,同邊與跨邊彼此拉拔,這是Network Dynamics。當平台吸引足夠的多邊用戶加入後,將通吃全部市場,稱之贏家通吃(Winners take all),第二個新創平台將很難與它競爭。
上圖用經濟模型闡述了網路動態效應。
關於平台產生的贏家通吃效應,學者有不同看法。Cennamo 和Santaló 認為贏家未必通吃,多平台可以共存,理由是:
* 網路有不對稱或在地化之效應
* 用戶採用多平台之成本是可以接受
* 用戶仍有差異化需求
在餐廳外賣平台上我們看到UberEats、Foodpanda兩個強勢平台,在短租平台上,我們看到airbnb、homestay、.......,中國大陸的電子商務平台有掏寶網、京東、拚多多.......,說明市場仍存在有多平台的競爭,贏家未必通吃。
附註:本文若干內容取自本人為文大網碩錄製的市場平台化的創業機會之網路教材。
本人已經發表若干平台有關文章,請連結:平台如千層雲、平台創業、透視Airbnb平台(上)(下)。上述文章皆抱持嚴謹學術態度撰寫,內容歡迎引用,但請註名洪明洲教授部落格出處。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