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太精緻的養育

洪明洲

要將一個小孩從出生拉拔到大學畢業,保守估計500萬元跑不掉,太貴了,如果採「精緻養育法」至少還要加一倍,………

我受教育的期間很長,1958-1989,橫跨40年歲月,它分兩個階段:1958-1977一口氣(18年)讀完研究所,然後去當兵(1977-1979);1983-1989我再回政大讀博士班,然後出國到伊利諾大學攻讀博士。

我在職場的時間也不短,若不計入高中、大學半工半讀的期間,從大學時代創業開始(1961年,我讀大二那年)起算,距今也有48年的時間。

我的人生歲月都在求學與賺錢中度過,多數時間,兩者同時發生(一邊求學,一邊賺錢)。所以,我可以在生命正值顛峰時退休,因為,在我58年的歲月中,我很快取得退休資歷(公教人員年資超過25年)。

我的家庭對我的教育投資極少,在那個年代,讀書都是自食其力的。高希均曾敘述他的求學過程,在讀大學以前,他需要仰賴家裡的資助,然後出國深造,靠國外大學獎學金過活,所以,家裡的經濟資助極少。與他相較,我高中就開始尋求獨立,所以花費比他更少。

我讀高中時(1968)離鄉背井到台南讀書,家裡一個月給我200元生活費(當時行情,學生到台南讀書,家裡供應的每月生活費是700元),其他花費都打工自籌。高二時,我的姐姐高中畢業投入職場賺錢,每個月家裡可以供應我500元生活費,讓我過正常學生生活,也因為如此,我才可以考上國立大學。

讀大學本來就要自力更生,兼差賺錢,像我這樣的孩子更是以賺錢為主業,讀書為副業的「混仙」:我大部分大學生活都在兼差賺錢,而不是躲在宿舍打電動!

在那個年代,即使有錢人也未必對每個孩子的教育,都花大錢。內人的家庭環境比我好太多,但父母對她們四個姐妹所花的教育費用,不會比我高多少。家中有三個女孩子讀「師範」,讀書都是國家出錢。所以,他們可以將有限資源投注於栽培一位孩子讀醫科,我估計這位讀醫科兒子的花費約10倍於其他四位姐妹的總和。

由於我與內人都是接受「粗放養育法」而成家立業的,我們不可能讓我們的孩子接受「精緻養育法」,我的兩個孩子都是低成本花費,讀大學都要去兼差(家教)賺錢。

我在台大任教時,很多教授採「精緻養育法」:把孩子送到美國(或者美國學校)讀書,我算過他們栽培孩子的成本大約是我孩子的8倍左右,他們太有本事了。

他們栽培出來的孩子會比我採取「粗放養育法」的成果好嗎?其實也差不多。

以我老大為例,大學畢業沒有立即升學,工作兩年再出國留學,最奢侈的花費就是這一筆:台幣200萬元。

他受這樣昂貴的教育必須速戰速決,時間是金錢。他以一年半讀完碩士,並投入職場,找到一份年薪8萬美金(起薪)的工作。第一年的年薪就足以償還向我們借的台幣200萬元「貸款」。

台灣的少子化現象,讓更多家長投資孩子的費用大幅增加。其實這是家長的錯覺:何必採取「精緻養育法」?何必讓孩子自以為天生要靠父母而精緻?

把孩子粗放吧!我們這一代不是都是粗放養育長大的嗎?早一點把孩子趕出去獨立,不要成為「啃老族」(大陸一胎化下的年輕人)。

茲摘錄報紙「精緻養育法」的一則報導,我們應該拒絕這種「精緻」。

台灣的少子化現象,也為家長帶來不少負擔,初步統計在台灣要將一個小孩從出生拉拔到大學畢業,保守估計500萬元跑不掉,如果採「精緻養育法」,那到孩子研究所畢業花費千萬元更是普遍。

以都會區保母費用而言,一年就要18萬至30萬元,加上生活開銷,孩子13歲時,家長基本支出就達百萬元。

上學後,私立幼稚園各式花費至少要10多萬元,如果就讀的是私立中小學,每年學雜費也是1020萬元,從幼稚園到高中畢業,加上雜支,至少也要花掉爸媽200多萬元。就算就讀公立小學及國、高中也少不了課後補習,光補習費12年的支出,也要花掉家長1200萬元,這還沒加上孩子平時生活花費。

到了大學,目前以國立大學一學期學費約26千元,私立大學約55千元為準,加上每月生活費、房租費等,大學4年的開銷至少也要上百萬元。

所以,孩子出生到大學畢業,家長若準備500萬元,也只是「陽春養育」,為了不讓孩子輸在起跑點上,家長花費要比這多更多。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chu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